美文网首页美食
和《风味人间》里的灰碱粽一样,我们家乡的灰碱粽也与“端午节”无关

和《风味人间》里的灰碱粽一样,我们家乡的灰碱粽也与“端午节”无关

作者: 名人书馆 | 来源:发表于2018-11-22 18:21 被阅读166次

《风味人间》火了,更带红了一大批隐匿于世的民间乡味,比如:灰碱粽。

节目里,两个重要的场合出现了灰碱粽:

第一次是在农历六月二十一的迎神节上,作为重要的祭祀品,用来供奉被请出来的庙神,以庇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第二次是在农忙间隙里,丰收的家宴上,家人齐聚,品尝丰收的新米,同样是希望吃了新米,好运连连来。

据史料记载,粽子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说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这种民俗,在广大农村,都有传承。到了晋代,端午节吃粽子,被正式确立为节日习俗,盛传至今。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端午食粽虽已约定成俗,但也有另类。和浙江龙泉一样,我们家乡—四川开江,也不是在“端午节”吃粽子,我们是在中秋节吃粽子。

“中秋节吃粽子—与众不同”,说得不止我们哪儿。据悉,“中秋节不吃月饼吃粽子”,在湖南宁远、心田一带也盛行。

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9月份做了一期“味道中秋”专题,介绍了湖南“中秋食粽”这一反常的习俗。原因有两个:

一是,宁远、心田一带,偏僻遥远,屈原投江的消息传到时,已经是中秋节了,所以人们就在中秋节包粽子,纪念屈原;

二是,这里端午时节,庄稼青黄不接,陈粮还得计划着吃到秋收,于是就在糯稻收割后,包粽子,过中秋节,犒劳家人。

浙江龙泉、湖南宁远、四川开江三地,同属亚热带,都盛产水稻,水稻又孕育出“灰碱粽”这种特色地域食物。一种食物,一种文化。相同的饮食文化背后,折射出相同的民俗信仰:祭神灵、拜祖先、庆丰收、喜团圆。

在我们家乡,“中秋节”又叫“粽秋节”,说是因为中秋节的“中”字和粽子的“粽”字谐音。

不过,灰碱粽在开江,有着因地制宜的特点。家乡的灰碱粽,粽叶用的是芦竹叶,而不是箬叶,其余原料都取材于水稻。

灰碱水,是灰碱粽成功与否的关键。灰碱水不用工业食用碱调制,而是用稻草自己烧制。烧灰碱水相当考验技术。

乡民们打完谷子后,会特意留几堆稻草,备着包粽子用。这些稻草放在田间,自然干,最好是太阳迅速晒干,存放好,还不能淋雨,这样更能保护稻草日后的碱性。

广大乡村,厨房更多是由女主人操控。中秋节前几天,主妇们就开始张罗材料了。

芦竹叶,作为灰碱粽的首要门面担当,准备工作放在第一位。有经验的主妇,挑选的芦竹叶,又便于造型,竹香味儿也更浓。叶子不能太大,不能太小,太嫩的不行,太老的也不行。

儿时,妈妈总会带着我一起剪粽叶。妈妈是左撇子,但干活麻利程度不亚于右手帮。她右手拉着芦竹竿,左手拿着剪刀,咔擦咔擦地剪。芦竹叶一片片落下,铺满地,好似一张绿地毯。

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捡芦竹叶,一片一片叠放整齐,然后又一叠一叠排列着,等妈妈剪完后,又一叠一叠捆好,往背篓里放,最后满载而归。

有时,我还会用塑料袋提一袋回家,就想着让妈妈多包点粽子,自己也能吃几个。可是每次,愿望都没能实现,他们为了防止我吃多了不消化,积食发烧,就只允许我吃一个。

随着中秋节一天天逼近,包粽子也蓄势待发。先烧制一缸灰碱水,后面的工作才有法开展。

事先准备好的干稻草,就派上了用场。等稻草燃尽,熄灭,冷却后,装进大筲箕里,大筲箕下放一个大盆,然后用开水浇灌草灰,反复过滤几次,得到碳酸钾水溶液,也就是一种原始的食用碱。一定要反复过滤,这样才能保证碱水的清香,这种清香还带有一股清甜味儿。

灰碱水一定要多准备,这些碱水,不仅浸泡糯米要用,而且粽叶、捆粽子的稻草要弄它来焯水,煮粽子也需要。

灰碱水烧制完成,再把糯米和碱水一起倒入大缸里浸泡,碱水要够量,须淹没糯米。浸泡一夜后,糯米的淀粉分子舒展,保水力增强,而且自带抑菌防腐功能。

终于一切准备就绪,开始包粽子了。主妇们围在一起,一边包粽子,一边拉家常。

通常情况下,一个粽子需三片粽叶,两片叶尖平行排列,另外一片的叶尾部分,夹在平行排列的两片叶尖中间,这是粽叶们最完美的组合。

爸爸就负责修剪边角,系串,五个一串。而旁边的我,望着一串串粽子,直咽口水。即使馋成这样,大人们还是不会给,还得继续等待,整个过程,好似农民伯伯盼望秋收。

煮粽子也是有小窍门的。最好是用铁容器,因为铁和碱不会直接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对身体有害的物质,而且更软糯。

容器里面注入的煮粽水,不能是纯清水,也不能是纯碱水,各一半,刚刚好。水同样需淹没粽子,柴火,武火烧开,煮2-3个小时,然后文火慢煨。

家家户户喜欢晚上煮粽子,除了粽子煮熟需要很长时间外,至少得8-9个小时,更是为了缩短小孩子的期待。

想一想,睡一觉起来,粽子就煮熟了,多美好。提前解开一个,蘸上白糖,趁热吃,甜香糯软,心里简直乐开了花。

食物之外是人情。这么多灰碱粽,自家人肯定吃不完,送几串给亲朋好友,一起分享舌尖上的美味。

食物背后的故事也耐人寻味。我们哪儿有个魔咒,就是小孩子如果用手指,指了月亮,耳朵就会被月亮咬。如果指了月亮,必须立马对着月亮叩头三次,这样才会免于灾祸。

小时候,我因为调皮,不知给月亮叩了多少个头。

为了破除这个魔咒,就在月亮节,也就是中秋节这天,大家都用粽子敬奉月亮,目的是让月亮来吃粽子的三角,不再咬小孩子的耳朵。

过节是吃,过节也是聚。平日里,大家都是各忙各的,难得一见。亲友们都会趁中秋节,请客吃饭,热闹程度仅次于过年时的年夜饭,但得让祖先们先吃。

这项工作,由男主人完成。主妇们会提前备好供奉用品,通常是一杯高粱米酒、两个粽子、一块方形的熟肉,再加些当餐的菜肴,另外放两双筷子在碗上。

记忆里,爸爸有一次是这样做的:先把妈妈备好的供品摆在餐桌上,然后弯着腰,双手合十,嘴里小声念叨着。

一分钟后,大声喊了一句“爹爹,过节了,快下来吃粽子,多喝点你爱喝的酒,一定要保佑全家人平平安安,顺顺利利。”

说完,就端起酒杯,横着一条线,把酒倒在了桌前,作揖三次,然后迅速地撤掉贡品,和妈妈一起,把丰盛的菜肴摆上餐桌。

可惜,在我们家,母亲离开后,这样的家庭聚会也成了奢望。

现在,每次吃粽子,都会想起儿时妈妈教我的那首打油诗:“碧装素裹三角尖,玉带一缕腰间缠。未解罗裳清香送,无限诱惑在里边。”

吃了各种口味的粽子,但还是更喜欢吃母亲包的灰碱粽,是思念,更是落寞。

相关文章

  • 和《风味人间》里的灰碱粽一样,我们家乡的灰碱粽也与“端午节”无关

    《风味人间》火了,更带红了一大批隐匿于世的民间乡味,比如:灰碱粽。 节目里,两个重要的场合出现了灰碱粽: 第一次是...

  • 美味的传承(花生粽)

    五月初五端午节,厦门的传统习俗要包粽子,粽子有肉粽和碱粽,碱粽主要有纯碱粽和花生粽。 以前因为早早就出去工作了,妈...

  • 端午粽

    又是一年端午来。端午节肯定要吃粽子。 关于粽子,我记忆最多的还是灰粽。其实除了在家乡,我没有在其他地方吃过灰粽,也...

  • 三煮三烫方能成就一颗安全古早味的闽南碱仔粽

    所有粽子里面,我最喜欢的就是碱仔棕,闽南人把“碱粽”说成是“碱仔粽”,这应该是口音的原因,“碱”字后面拖长了说,感...

  • 舌尖端午节,这款创意“叫化粽”完胜各大端午美食

    端午节到了,市面上各种口味的粽子纷纷呈现,吃过甜粽、咸粽、碱粽、肉粽……那你吃过叫花粽吗?没错,就是杭州名吃“叫花...

  • 小年快乐

    今天小年降温了,但是也没有感觉很寒冷,广东的冬天没有雪,但我有过年的气氛。我决定包粽子,金色的碱灰粽这是我们粤西的...

  • 包粽子

    端午节,在我们家乡是要吃灰水粽的。但是儿子吃不习惯灰水的味道。 再就是嫌弃我妈包的粽子馅料少,肉片也切得太小气了。...

  • 【爱心小岛·同题】又是一年端午节……

    【爱心小岛•同题】专题期待你的精彩…… 说起端午节,都会在脑海中闻到粽子的香味…… 记忆中的碱粽 儿时的记忆里,端...

  • 家乡的端午:灰水粽

    这天闲下来,忽然想起今年端午节我没吃粽子。也许是人在外地,觉得过不过端午节都不要紧,反正孤家寡人,过不过节跟平时差...

  • 母亲的粽子(0605)

    ——素素老师的生活叙事 听苏州电台讲苏州美食,其中就有灰汤粽。但知道灰汤粽的苏州人其实并不多,制作灰汤粽的的工艺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和《风味人间》里的灰碱粽一样,我们家乡的灰碱粽也与“端午节”无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tof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