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老师提出“精段品读”的角度:1.朗读体味。2.文意概括。3.思路分析。4.语言品味。5.手法分析。6.表达作用和表达效果阐释。
一、文意概括
文意概括,包括对“课文内容、课文要点、课文段意、人物性格特点、笔法手法特点、写作规律提取等方面内容的概括。”
在课例《散步》中,余老师以一句话简说的问题引领学生进行文意概括:“让我们走进美文《散步》。那里有__。”引导学生从文中事物、人物、情感等角度进行文意概括。
这样的文意概括,能够训练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文章。既是文章理解、概括训练,也是发散思维训练。
许多文章都可以做这样的文意概括。如《走一步,再走一步》,就可以从人物、写法、故事等不同角度进行文意概括。“这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抒写“我”童年故事的记叙文(回忆性)。先叙事再述感层次分明的文章(清晰性)。基本上由细节构成的文章(生动性)。叙事部分写得波澜起伏的文章(曲折性)。通过一件小事表现多个人的文章(艺术性)。通过一件小事表达生活感悟的文章(深刻性)。】
课例《春》中,余老师进行“段意美说”活动概括文意。给出四个示例:“首段,望春,抒盼春之情;二段,写物,现观春之喜;”“七段,写人,描迎春之乐;八九十段,颂春,表春美之赞。”然后让学生依老师语言格式,概括三、四、五、六段段意。
这样的段意概括,对锤炼语言极有帮助。
用对联概括文章内容往往具有这样的妙处。如《智取生辰纲》:杨志乔装扮改时辰选路径谨慎提防前功尽弃,吴用变身份用天时择地利精心谋划计高一筹。
二、语言品味
语言品味,体会语言表达的特点。如《溜索》,语言非常凝练,大量使用单音节文言词语,简洁有力,非常适于表现大峡谷的险峻,马帮汉子的刚毅勇敢。“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用“腾”写水声从谷底传来,非常富有动感,“隐隐”与“喧”看起矛盾,却贴切地写出山高峻谷深邃水湍急。“首领眼睛细成一道缝,先望望天,满脸冷光一闪,又俯身看峡,腮上绷出筋来。”“冷光一闪”,看到怒江大峡谷,不屑一顾,“闪”,好像比怒江大峡谷更刚毅冷峻。“腮上绷出筋来”,“绷出筋来”,可见马帮首领强悍有力,“绷”充满力量感。文中有许多这样的词语。
余老师指出语言品味的角度:“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这样写的好处,这样写的作用与效果、这样写的手法、这样写的形式、为什么要这样写、这种写法的可学用性等”。
在课例《散步》中,景物描写:“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的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余老师的赏析有许多角度,很是精彩:“这里洋溢着春的气息。这是散步的美妙背景。新绿,嫩芽,冬水:生命在召唤,写出了文章的诗意。作者借新绿和嫩芽讴歌生命的活力,进一步渲染了散步时一家人欢愉的心情,这里紧扣‘散步’。”
课例《春》中,“春花”的美点赏析,余老师概括出:“修辞手法之美、层次明晰之美、化静为动之美、穿插想象之美、句式运用之美、色彩描写之美、映衬手法之美、情感抒发之美。”这样丰富的美点欣赏,自己完全做不到。
感觉语言品味是语文课中最具语文味的内容,也是对语文教师文本解读的考验。自己在这方面功夫尚浅,需要好好学习。
试着做。
在《走一步,再走一步》中,对16--28自然段,品味文章的精彩之处(内容、结构、写法、细节……)
用顺叙的手法记叙故事的发展,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环境描写渲染氛围、烘托心情。
心理描写细腻丰富(身体感受、环境烘托、内心独白、直接描述)心理变化真实自然。
语言描写推动故事,表现人物。
生动的细节描写。
这里,特别是心理描写的方法,是值得学用的点。可以让学生用这些方法心理描写方法学习心理描写。
这里先简单说这两点。精段品读,需要学习的太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