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起开始和老师们一起阅读大李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这是我第二次阅读这本书,书中的内容基本已经遗忘,但印象深刻的是这是一本极好的书,这本书不仅与我们的专业背景有关,它还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去爱孩子,或者说什么是爱。
珍爱孩子那般美丽的心灵书中的内容因为是以一个个的小故事为主,加上大李充满温暖与爱的文字,让人很容易入迷,不会觉得枯燥。有时会跟着书里的孩子们雀跃;有时候会跟着书里孩子们的内心纠结;有时还会跟着书里孩子们的感受低落……但这些孩子因为遇到大李,就像拨开乌云之后的一缕阳光,整个世界都金灿灿的。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脑中闪过的是很多老师曾经问过我的一些问题,书中,似乎有很多时候都在给我们解惑,引领着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精准的去了解和认识孩子,启发我们该怎样去觉察孩子行为背后的隐情。我一直在想,假如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一直是用一种开放的心态,去观察、去感受、去倾听、去试着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真正动机,而不是急着用自己的经验和角度去做判断,或许我们就不会离孩子太过遥远。
书中有几个小细节,让我感触极深,有的与我们的教学有关,有的与我曾经遇到的一些老师的烦恼有关,让我来试着梳理一下。
《摩天轮上的父爱》姜子祺书中第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叫做杨一帆的小朋友,因为老人带大,太过小心,而让孩子得不到必要的刺激,大脑被闲置了。这种孩子们我们偶然会遇到,就是那种做事情极其呆板,推一推,动一动的感觉吧。大李为了将她唤醒,特意安排了一场“评画”,这个环节似乎我们平时上课的时候也会有,但是大李的这个评画不是普通的评画,我感觉这是为了唤醒这个孩子而设计独特的“评画”,就在孩子小心翼翼的尝试的时候,大李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从而让这个孩子一下子雀跃起来,这中雀跃有点捣蛋的感觉,因为一下子连续上来点击了5次,但就在这种来回的过程中,孩子内在其实是在感受和经验的。
我觉得,这场独特的“评画”才是我们设置这种环节的真正意义所在,它是真正服务于孩子的,而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大李对孩子的高度赞扬也是有意的,换做其他孩子,这种行为或许是正常的,我们当做游戏,但是放在杨一帆身上,这就是一场革命,一次心灵的冒险之旅,这样的赞扬,才是有效地,才能真正的帮助孩子,唤醒孩子。至于最后的来回点击,不知道有多少老师能够允许孩子这样来回来回来回的表现。真的要深深的反思我们自己呢!
《爸爸秋千》韩子墨书中还有一个小情节是说杨一帆送给大李胸针,当时大李戴在头上,当杨一帆面无表情的告诉大李那是胸花的时候,我都能体会到当时大李有多囧,哈哈,但是正因为这种囧的状态,才让我们感觉到,大李在孩子们面前没有老师的“威严”,而是平等的朋友关系。
这个情节中,杨一帆一直在跟着大李,大李感到很奇怪,但是当她回过神儿来,立马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儿,之后让事情有了一个非常美好的结局。我看了之后心里都暖暖的,我就在想,为什么大李能够懂得孩子,后来我想这或许与她的思考方式有关系。怎样的思考方式呢?就是我刚开始提到的,去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真正动机。这看起来确实不是件简单的事情,但是我想如果我们能够用心觉察,一定会形成我们一种独特的思考方式的。而这种思考方式也一定是我们老师必备的。我们成人总是习惯用自己的思维去判定孩子的行为,用自己的思想去判断孩子的动机,其实这往往是成人和孩子真正的、不可逾越的思想鸿沟。
如果看过很多儿童成长的书籍,我们或许会发现,儿童的每个行为背后,一定有其动机和原因,作为教育者,我们观察孩子表达的时候,观察的应该是其作品背后的含义,我们观察孩子的一种行为时,也要时刻提醒自己,行为不是现象,行为背后的动机才是我们要关注和留心的。这是一种觉察,时刻保持这种觉察,是我们作为教育者的职责。
《爸爸陪我玩儿4D游戏》刘梦翔这本书中有一段,大李专门拿出自己的儿子来做例子,我很感动大李的这个实例。因为我一直觉得,自身的经验都是黄金,珍贵的不得了。就像我在教育我的芽儿时,心中就有一个笃定的信念:我的孩子教育不好,我怎能去谈教育他人的孩子。所以我跟着女儿成长,女儿也因为而成长的更好!
很多老师可能还没有孩子,所以只能无奈的摊下手,但是我想说,老师们自身所处的环境,对自己来说就是很大的锻炼。
我记得曾经有位老师苦恼的跟我说,自己在早教中心,自己学美术,完全不能够学以致用。我回答她,其实她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在早教中心大胆的去做尝试,收获经验。这经验,不就是我说的黄金吗?总不能浑浑噩噩,随波逐流吧。我曾经在幼儿园就一直在幼教岗位,但是我喜欢教孩子画画,所以就自己申请美术班呀,每天比别人晚下班两三个小时,回家都会用心写反思,找时间上网找相关论文看(那时候专业的书真的很少,儿童教育的书也很少),那时候社会上哪有什么美术班,只有少年宫,活动中心什么的。但是那时候积累的经验就成了我现今的宝贝呀。所以能拿自己的实例说事儿的,才真的是有料的,因为她经历过。
《我和爸爸的抱枕之战》王梓瑜第一章的最后一段大李给我们再次用例子讲了爱的重要,这次的例子是个真实的案件,通过这个案件,大李告诉我们爱很重要,但是要分清“慈爱”还是“溺爱”,真正的爱是慈爱并且具有坚强的性格,这才是智慧之爱。我想这段应该是讲给父母的,因为大李就作为一位母亲在经历着这场洗礼,在整个案件中体现出的孩子对父亲爱恨交织的那种感觉,真的好让人心疼。也正是这个案件让大李一下惊醒,开始帮助自己的儿子重新建立自我。
这个建立的过程,大李轻描淡写,但是我相信在这个过程中,父母都要经历很多,承受很多,那种很多很多的感觉,不是可以用文字可以描写出来的。就像美好的小说,如果经历生活的洗礼,就会变得面目全非,而大李让它又变的美好起来,呈现给我们,给我们希望!
孩子呀,一个美好的生命,来到我们身边,就是上天对我们最美好的赐予。就像本书“引子”里说的那样:在钢筋混凝土的城市里,也有像自然一样美的,充满着大树一样的灵性与鸟语花香的地方,那就是孩子的心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