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胤礽的必败之道,用人却不唯贤。
管理者应该看到的是,尽管胤礽出任监国,其公报私仇暂且不说,其在人才任用上更为考虑欠妥。首先,胤礽巧用权势和计谋要挟胤祥去杀郑春华,然后,胤礽释放之前被关押的刘八女,并与任伯安就《百官行述》达成相关的合作。
这对我们的启示是,管理者在用人和育人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前提是,管理者要能够正确理解企业的战略和意图,并且确保自己是在做正确的事,而不是一直做自己喜欢的事,唯有如此,才能避免我们落入企业用人的误区。
康熙开始南巡之后,坐镇朝中的胤礽开始倒行逆施,引来了众皇子和大臣们的非议。而在胤禩这边,胤禟等人就开始各种抱怨和咒骂,而作为他们的首领,胤禩则及时制止了众人。
管理者应该看到的是,暂且抛开胤禩的态度和立场不说,但胤禩制止众人口出污秽之言,从其身份和地位来说,是值得斟酌的。众皇子作为大清国君的皇子,其一言一行本就代表整个大清,倘若不自重,既自贬身价,又属于德不配位。
对于管理者来说,任何工作的开展,最终都要落到“有效”两个字上,而胤礽的因公徇私,其实质就是在破坏管理的有效性。正如胤礽答应任伯安的请求,将仍被关押的刘八女释放。而面对任伯安所写的《百官行述》,胤礽作为领导者,犯了两个重要的错误,一是没有识别其中的问题和风险,二是知错不改,在歧途中越走越远。
…………
——文章节选自“大师兄点评清三大帝”第一部《向雍正学用人》,新书首发预售中,欢迎联系预订!
《向康熙学战略》-研读企业创业的艰难与战略决策之道;
《向雍正学用人》-探寻企业规范管理与识人用人之道;
《向乾隆学领导艺术》-破译职业经理人领导艺术与家族企业传承密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