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我与一位朋友一同尝试运营一个教育机构,这份工作对个人的知识积累与技术要求都很高,许多人是在学习几年甚至十几年后才慢慢进入这个行业的。而我只在之前自学了一年,就开始凭着一股热情和朋友开始了创业尝试。一年时间里,我所经手的客户,成功的只有一位,其他全部以失败告终,这一年让我非常怀疑自己,也感觉到特别辛苦,后面终于在年底时主动放弃了机构的运营。
人是很容易走极端的,要么会在困境中一颓到底,选择忍受生活扔给你的一切糟糕,要么会在逆境中奋力拼搏,却完全不顾自己有多大的承受能力。我自己就在这两种状态里都挣扎了很长时间,先是彻头彻尾的放弃自己,任由困境蹂躏自己而不反抗。当开始浪子回头、奋力打破困境时,就开始强迫自己不停地去挑战自己完成不了的高难度任务,总是让自己在非常艰难的情况下逼迫自己前进。结果可想而知,我经常被自己逼得备受挫败,每一次达不到自己设定的已经远远超出自己能力的目标时,就会难过又自责。三年前不顾个人能力水平如何,就莽撞而为的创业尝试也就自然难免失败。
人们常常会赞扬他人不畏困难的精神,但是前提一定是在了解自己与困难的关系时,这种精神才值得称赞,而如我这般,完全不顾及自己的能力与困难的程度是否匹配,就莽撞硬上的,通常只是在让自己不断地陷入自我否定而已。
幸运的是,有效的学习可以使人在少走许多弯路的同时快速的觉醒,拆书与拆书法成为三年来给我帮助最大的学习途径。今年在拆书帮的三级拆书家群里,我邂逅了一本好书——周岭的《认知觉醒》,书中“拉伸区成长”的理论,终于让我可以放过自己,不再一而再地把自己拍在沙滩上,而是选择适合自己节奏的方式舒适地成长。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P22
在舒适区边缘扩展自己的行动范围(图)舒适区边缘另一个重要的规律是它揭示了能力成长的普遍法则:无论个体还是群体,其能力都以“舒适区—拉伸区—困难区”的形式分布,要想让自己高效成长,必须让自己始终处于舒适区的边缘,贸然跨到困难区会让自己受挫,而始终停留在舒适区会让自己停滞。
这个图非常清晰的能够了解到,原来我那种总是将自己拍在沙滩上的行为,其实就是一直在将自己逼迫在自己能力的“困难区”,看似是在让自己成长,其实不过是在自虐,这种长期的受挫,不但感受不到成就感,让人更加地自我怀疑,而且又因为难度过大,也难以真正有所进步。
这时我终于明白,拉伸区的学习与尝试才是最适合一个人成长的方式,这个区域超出了我们经常做也擅长做的舒适区的,在拉伸区事情仍然会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又不是很大,经过一定程度的努力,完全可以做到,所以并不会觉得太过辛苦,如果我可以让自己一直保持在这个区域提升自己,就能够即轻松又快速地进步。原来,许多事真的不需要太痛苦,也不需要非逼着自己头悬梁,锥刺骨。
今年年初,我参加了拆书帮帮主赵周老师给三级拆书家们开设的一次冬季训练营,打磨《麦肯锡高效工作法》拆书课。参加完冬训营的学习后,我与小组的其他六位三级拆书家共同完成了一次拆书课的大纲设计,可当我计划把这次学习成果在我所在的分舵做成拆书课时,我发现,作为一名新晋三级拆书家,它仍然超出了我能够驾驭的范围。
如果是之前,我一定会在艰难准备的过程中,一边责备自己能力不够,一边“奋不顾身”地往困难上扑去。懂得拉伸区成长的理论,让我明白,我并不需要完全放弃对困难区的尝试,而是可以通过科学的途径,学会想办法把困难区的事,调整到拉伸区,再去尝试,而不是没头没脑地硬上。
于是我先想办法让自己从困难区回到自己的拉伸区,凭着自己一路过级的经验,我知道在课程的控场部分是OK的,但是对于这次拆书课的主题的驾驭能力、3小时拆书课的整体设计和拆页片段间的衔接是否能够做到有逻辑性,与学员互动如何更加吸引人,对于自己来说都在“困难区”。然后我分别就几个对于自己有困难的问题,或者向人请教,或者找到相关的书籍学习。
对于这次拆书课的主题“麦肯锡工作法”的相关知识,我理解起来非常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要做一次对于学习者有收获的拆书课是很不现实的。于是我把自己曾经学过的一位埃森哲咨询顾问的课程重新找出来,听了几遍之后,对应小组磨课后整理出的拆书大纲的部分内容,我终于找到了关于课程主题的“拉伸区”,知道自己应该从哪里开始下手准备了。
对于如何与学员互动,让学员有更好地学习体验,我把之前学习过的关于课程设计的课程又重新复习了一下,但是“感觉”还是不到位,依然觉得自己的互动设计平平。我们的生活中,困难总是很多,但是方法更多。在5月份我参加了拆书帮总舵针对新手三级拆书家的拆研班学习,学习中进行到关于课程设计的便签任务时,我的“拉伸区感觉”终于找到了,在拆研班完成的8组便签作业中,我把7组便签用在了自己的拆书课设计,我的在拆书课互动设计的拉伸区终于也找到了。
接下来,我结合自己学习埃森哲咨询顾问课程的收获,与个人对所拆书籍的理解,重新拟定了大纲,在最终敲定大纲之前,用了大概十几次的时间进行修改,这个思考、总结与修改的过程,让我对拆书课片段的理解不断地深入,也越来越有收获。
最后,在大纲和课堂互动都敲定之后,输出逐字稿和课程PPT是最后的流程,这一部分是成果呈现的部分,但是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进行下来反而轻松了许多。由于受疫情影响,我的这次拆书课原计划5月份进行,已经推到了7月份,下个月是检验学习成果的时候。我终于能够允许自己在一种比较舒服的状态中,在拉伸区稳稳地成长着。
“拉伸区”成长的原理,让我终于可以放下成长的包袱,再不需要做一个遇事硬扛的人,不再在自己的“困难区”挣扎,不再因为自己感觉到困难而责备自己的无能为力。原来生活真的可以不用太辛苦,我们完全可以让自己在一种相对舒适,又能够快速进步的状态中成长。
我想说,一件事如果太辛苦,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一定是在提示我们该调整了,要尽力让自己的生活、工作、学习都游走在拉伸区,努力的做一个快乐而充实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