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常听见有人说,年味在年岁渐增中逐渐散去,过年越来越没意思了。对于这种论调,想必有不少人抱予赞同,并由此引发一段段回忆。诚然,如今的春节,手机取代了绝大部分的娱乐活动,长辈之间的交流也局限于扑克牌与麻将桌上的叱咤风云。
因为家庭的缘故,我的童年时光是在农村度过的。记得那时,刚放寒假就和小伙伴们述说着过年的种种好处,好似这样,年就会来的快些。毕竟,我们还只是小孩子,最喜欢的便是开心的玩耍,而过年却正好能够给我们最大程度上的满足。
这种满足不仅是来源于长辈的压岁钱、商店的鞭炮、大把的好吃零食,还来自于一家人坐在一起谈天说地的氛围。每到大年三十晚上,爸妈和大舅二舅就会从远方赶回来,一起准备着年夜饭。大家忙前忙后,我们这群小孩子就穿梭其间,这里偷点菜吃,那里抓把零食。
我觉得最温馨的是在吃完年夜饭后,一家人挤在一起,围着火堆,火堆上面熏着腊肉。那时,外公外婆身体健康,大舅事业还未起步,二舅依旧迷茫着,几个堂弟和我一样年纪幼小,无忧无虑。他们纷纷说着对来年的期盼,我们则点着一根香,在外面玩着鞭炮。
冷时,赶紧跑进屋,挤出一条缝,把冻红的双手伸进去烤火。这是他们就会说,天这么冷,就不要总是在外面玩,一年完了,不要感冒。而我们时常当做耳边风,嘴边应着,脚步却依旧踏出家门。
现在再回忆那时候的春节,除了怀念就是怀念,虽然过的简陋,但是气氛还在。而如今过年,最缺的正是这种一大家子在一起的其乐融融的氛围。大舅、二舅、我妈各自成家,外公又已去世,原本的一家人分成了四家人,这种氛围自然而然也就淡了许多。
说到底,所谓的年味淡了,不过是人气散了。
人类一向是群体动物,离开了群体,自然难以体会到该有的幸福。小年前几天,我们一家四口聊天,谈到了过年这个问题。妈突然感慨道,自从你外公逝世,我们这个家族就从来没有一起吃过饭。说完后,一股淡淡的伤感溢满了我们周围。爸说,要不这个小年打电话叫他们过来一起吃个饭?
人越老,便越怀旧。此话刚说出口,妈就向大舅二舅他们打了电话,没想到的是大家意见竟然出奇的一致。第二天,妈急忙的跑向市场,买了许多糍粑和年糕,又亲自动手做了本地过年的特色食品,我和弟两人在一旁帮忙。
眼前各自劳累的身影让我感觉到,年味来了。
小年那天,大舅和二舅两家人早早地开着车过来。男人们在桌上玩着字牌,女人们在厨房忙着饭菜,我是家族里最大的孩子,则带着弟弟妹妹们去买鞭炮玩。外婆坐在沙发上,看着眼前的情景,笑得合不拢嘴,说别个还说过年没有年味,我看今年年味蛮足呀,大的小的都在,好热闹啦!
是呀,好热闹呀!一大家子十多个人聚在一起,吃着火锅,说个不停,又怎么会缺少年味呢?
很多人都说过年只是一种长久以来坚持的仪式,只因为它是传统,即使无甚意义也要坚持,流传几千年的隆重节日也是如此的不堪。
外婆的一句话却道破了真相,这过年嘛,就是要热闹,人气一多,年味就到了。仔细想想就会发现这说的真是有理,大家之所以会认为过年没意思,就是为此。
我们总是希望自己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享受着现代化的科技带来的快捷,却忽视了最基本的人情;我们总是怪罪大家一聚会除了玩手机就不知道干嘛,可却从来不从自己开始改变;我们总是逃避长辈对我们学业、事业或者婚姻方面的诘问,却不注意里面蕴含的关心。
外婆口中的“人气”无非就是因为人多而产生的气氛的意思,可我们却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形成“人气”,致使年味变淡,最后却埋怨说过年真没意思。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说法,我们每个人都有必要推动人情味的产生,我们每个人都有必要去营造其乐融融的氛围。
我小时候过年都是在农村里那座老屋里,发黄的土砖,粗糙的地板,将年味的酝酿发挥到极致。而现在,老屋的墙角开始松动,墙身也出现了裂缝,外婆说是因为屋子里缺乏了“人气”,没有了人住,这屋子用不了多久就会倒掉。
以前她很担心,可这个小年过下来,她却打消了疑虑。她说那里“人气”没了,但是都会转移到这边来,我们这么多人,“人气”自然会在的。老人家的话就是这么简单,却真真实实的反映了他们的想法与祝愿。
吃完饭后,大舅妈很开心,说好久没有这么在一起吃饭了,下次三十晚上我们继续一起过年。妈回答道,怎么要不得,都一起来。
嗯。来吧,都一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