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宋丨走读三座南宋古桥

作者: 云起龙飞 | 来源:发表于2021-12-16 17:34 被阅读0次

江南的古桥众多,各具风韵。但建造石桥的历史,要晚于北方。五代以前,往往是竹木架桥。因此,江南地区很少有唐代古桥遗存,现存较早的古桥普遍是宋元时期的石桥。苏州的宋代石桥仅存十几座,至今仍散发着古风古韵。

现在大多数人认为的小桥流水人家就是水乡古镇,但实际上在古代人的审美里面不仅仅是古镇,更多的在乡间。靠近武康石故乡的吴江保留下来的宋代石桥,就是存在于乡间的,在岁月的风雨中高高地挺立着,无需渲染,即可点缀一幅江南水乡的绝美意境。

我是好古之人,久居苏州,对于这些吴江宋代古桥,至今都没有去过,于是便有了七都东庙桥、八都香花桥和同里思本桥等三座南宋古桥的走读之行。

我从苏州古城行车出发,穿过吴江近郊的静思园,转入富华路行不到1公里停车,步行拐入思本路数百米,在同里镇辽浜村的乡野,首先找到了思本桥。

思本桥是吴江三座宋代古桥中名气最大的,曾在同里古镇的介绍资料中看到思本桥。所以,我的走读南宋古桥之行的第一站就选择了同里镇保存最完善、最古老的思本桥。

远远望去,思本桥横卧在碧波上,虽经风雨侵袭,至今仍岿然不动,跨越在川清水秀的桥港上,桥拱圈呈半圆形,与水中倒影虚实相接,水中倒影合成整圆,秀丽异常。

站立桥上,举目而望,桥西堍竹林翠绿,北侧芦苇青青,桥东堍野草丛生,北侧水杉挺立,一派田园风光。

镌有精美花纹的古桥在日光的映照下,透射着古朴逸秀的色彩,一株苍翠的枸杞从石隙里伸展出来,枝上的数颗小红果点缀着紫色的桥身,平添了浓浓野趣。

思本桥思本桥又名思汾桥,为南宋宝祐年间里人叶茵建造,因不满朝廷昏聩,告退还乡,捐造“思本桥”以明志,桥名反映了“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的思想,警醒为官者当“万事民为本”。

这座历经近八百年风雨的古桥,至今仍像一座巨大而醒目的座右铭,屹立在同里的盈盈绿水之上,仿佛不断提示着人们:常思根本。

也许是年代久远,走过这样的桥,像是穿越时光沧桑,感悟到了那份历经风雨的静。忽然,我隐隐感到桥身有些微颤,不禁心中一惊。转头望去,是上游新建的现代化桥粱上有一辆载重的汽车通过。

我从七都镇南行,至吴越村的大渠仁集市再往西约3公里,快接近隔河对面湖州南浔的境域,探访的第二座南宋古桥东庙桥便呈现在眼前,整个桥面略呈拱形,朴实无华,静静地横卧在碧水之上,这是一座吴江现存最古老的桥。

东庙桥建于南宋绍定年间(1228—1233),梁式三孔,石梁间铺设石板。每根石梁外侧凿成弧形,这不仅可增大压力,减少受拉力,使得整个桥面略成拱形。

桥的雕刻艺术也颇为精湛,桥次孔石梁边端分别刻有四朵形状各异的如意云。这图案为“八宝纹”之一,所谓“八宝纹”,即是指双胜、金锭、火珠、万卷书、犀角、双犀角、珊瑚枝和如意云。桥上刻上如意云图案,寓意吉祥,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也给古朴的东庙桥增添了些许飘逸的气息。

远朓与吴江接壤的南浔的乡村,两地都是水势低平,河网密布,典型的江南水乡,远离城市的喧嚣,景色宜人。

在宋代的诗词里,状写桥景的句子俯拾即是。或是策杖行吟,或是寄船游赏,水畔桥头总能触及宋人的情愫。“桥压平堤波卷绿,烟封远沚草舒蓝”,诗人眼中江南田园的梦幻色彩,如今只留下了桥边的浮光掠影。

从七都调头向震泽镇的八都南港村,探访名字比较好听的香花桥。香花桥横跨南港,外侧凿成弧形,于稳厚中显示逸秀。其用材与构筑方式和东庙桥基本相同,只是未设栏石,形体稍小,与东庙桥堪称一对姐妹桥。

桥始建南宋(1127~1279),清嘉庆二十四年重建后曾多次修缮。三孔梁式结构,排柱、石梁多为武康石,厂梁之间石板和两桥台夹杂青石和花岗石,属后代修缮所致。桥面虽为梁式,但整个桥面犹似拱形,于稳厚中透露出逸秀之美,保持宋桥的风貌。

香花桥其正名和俗称都与佛事有关。“香花”是一佛事用语,指香与灯火,为供奉佛前之物。据传在南宋时期,当时该桥所处的地理环境是南有南港,北有北港,两港西接徐家漾,流至东边合二为一,构成一个独脚圩。圩上原有普济寺院(俗称麒麟寺),当时香火旺盛,寺院的住持为方便香客进香,用香客所捐的香火钱建造此桥,故又名香火桥。

江南还有不少同名的香花桥,上海靑浦、江苏常熟、江阴和苏州吴中区以及苏州市区都有香花桥,并且多为宋、元的古桥。这些香花桥,大多与寺庙相关。

香花桥两岸绿树成荫,也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模样,一条不算太宽的河缓缓流淌。微风吹过,河面皱起漾漾的波纹,显得那样恬静,淡雅。只是现在记载中的寺院已不存,再也看不到当年香客穿过香花桥,进庙上香的热闹场景了。

江南地区的宋元古石桥,除普遍采用武康石以外,桥面石梁呈弧拱形、石梁纹饰、柱石莲花字堂用阴刻题额等特征,是宋元古桥的最主要的外观特征。桥面的造型有一定的弧度,形象十分美观。武康石确实适合雕刻,雕得非常细腻,宋元后面的花岗岩是绝对雕刻不出这样的花样来的。

在宋代江南,建梁桥比建拱桥简单得多,能建梁桥的就不会去大费周章地建拱桥,所以如今大多数拱桥建于清代。而且武康石比花岗石容易开采,从浙江经太湖运输到吴江,也比较方便。

乡间的古桥充满了江南女子般的温婉细腻与柔情,乡野的古桥看得多了,容易引入遐思,那不再是简简单单的桥,那是一宗小江南的缩影,有梦、有舟、有展翅的鸽羽;乡间的古桥看得多了,容易使旅人双脚粘了它的忧伤,那不再是简简单单的寻幽怀古了。那是心的洗礼,如莲的绽放。

相关文章

  • 寻宋丨走读三座南宋古桥

    江南的古桥众多,各具风韵。但建造石桥的历史,要晚于北方。五代以前,往往是竹木架桥。因此,江南地区很少有唐代古桥遗存...

  • 寻宋丨摇城遗址寻古桥

    岁月更迭,多少老桥被重建、被改名甚或被毁坏,它们的故事却因了一代代骚人墨客的注解而愈加丰富,古桥成为苏州一座座鲜明...

  • 毅行路,寻古桥

    文/陶雨轩/写于四年级/用孩子稚气的语言回忆往事 迎着和煦的春风,迈开轻快的脚步,我们四年级开展了“清凉娃绘常州—...

  • 寻宋丨桥塔依依

    运河之水悠悠流淌,为苏州古老的石桥留下了风雨兼程的深沉印记,也让江南文化在水光船影间,有了生生不息的表达。 过了石...

  • 寻宋丨无双双塔

    苏州古城奇胜居多,城区内汇集了奇异园林亭阁,掩映在古老的民居之中,最显眼的莫过于几座宝塔,北有北寺塔,西南角有瑞光...

  • 寻宋丨不倒的砖塔

    甲辰巷砖塔的确老了,老得需要人们“搀扶”着在岁月的时光里踌躇前行。 姑苏城东,平江路畔,苏州大学一墙之隔,有一条巷...

  • 寻宋丨聚沙塔影

    在长江南岸,与长江相通的盐铁塘、常浒河会合处,巍然屹立着一座挺拔秀美、古朴雄浑的古塔。这座古塔保存了风雅宋韵,不仅...

  • 罗胖发明的这个概念,可以解释整个互联网的下半场了

    2016-10-18小马宋3W互联网深度精选 文丨小马宋 来源丨小马宋 ID:zhongguowenlian 20...

  •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庆庵寺桃花 宋·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赏析 处于南宋末年的谢...

  • 七律 - 宋皇井

    七律 - 宋皇井 南宋悲凉千古谈, 逃亡海隅暂时安。 乏源孤岛饥人马, 灵性赤驹寻水泉。 立稳硇洲兴土木, 溺伤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寻宋丨走读三座南宋古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wrpf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