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职场女神吧?那你知道她们是如何兼顾压力和美丽的吗?
……
哈哈,果然我也不知道。原谅本姑娘目前还在上下求索的半路上,等我写到第100篇的时候, 我相信便会有答案。
言归正传,在发表《我为什么放弃律师(2)》的第二天,我的创业启蒙男神陈枝辉老师,为未来的天同律所合伙人写了一封公开信发表在天同诉讼圈。在我的印象里,他一心专注于知识管理,沉浸在案例研究著述中,极少抛头露面。此次发声必有大事要发生。
所以加班写了这篇文章,希望他能看到。
我认真的看了三遍,虽然这封信不是写给我的,却使我异常激动。
2015年5月10日,在北京天同食堂,终于见到了陈老师,他只有五分钟时间给智鑫、严青、徐强和我。当时的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所做的事情中,那种专注,让初见他的我折服。记得我当时问了老师一个问题:「我之前也做律师,现在想投身法律互联网,心里是激动却又充满怀疑和恐惧,您是否也有这样的疑惑?您为何做出这样的选择?」
老师当时回答了一句话:人一辈子遇到自己的热爱的事情不容易,如果你发现了,就去做。不要待回头看时觉得遗憾就好了。
任督二脉好像一下被打通了,喜出望外的回到成都,熬了数个通宵研究时兴的法律互联网产品,义无反顾的踏上了这条创业不归路。
此后漫长又短暂的两年里,每天重复着简单和充实的日子。踏入办公室,打开电脑,在星罗棋布的思维导图里,一坐就是一天。
每每觉得枯燥,不想坚持的时候,就翻开这条朋友圈。
在北京天同那是我们最初的模样。
2016年1月21日,推之1.0全面上线了,收到不少认可和好评,每日用户访问量达到500,虽然不能与同期已经融资成功的线上咨询平台相提并论,于我个人来讲,却是自己知识管理和知识开发的第一件作品。
倾注其中的激情和坚持,成为我「热爱」的起点。
生活亦如此。激情或许能鼓励你大胆的去尝试,尝到甜味,你像孩子一样开心的笑了。尝到苦味,你便闹着要哭。每苦一分,激情便退却一分。当激情褪去的时候,还没热爱上生活的话,便只剩下那一点点倦了。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才是一个行业走向成熟的标识。
一封天同合伙人的来信:一方天地,恣意生长这同样是我专注开发「推之」到「法蝉」的这三年里,思考最多的问题。律师不做业务,专门做知识管理,能保证开发的法律内容可靠实用吗?这个工作究竟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能给公司和这个行业带来什么?
这就承接了我在《我为什么放弃做律师(2)》文中留下的问题,法律知识工程师在明确了自己的定位之后,面临的困境到底是什么?
任何一个职业的定位和职能都是围绕着解决的问题展开的,明确了法律知识工程师到底是解决什么问题的,再看哪些问题被解决了,剩下的没被解决的问题便是这个职业面临的困境了。
知识管理,这个概念一夜之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法律行业爆红,各类基于律师的业务流程的标准化、智能化的工具、管理平台、协作平台渐入迷人眼。而当律师办理案件的知识碎片都被平台串起来,形成体系化、可被操作的知识结构的时候,仅仅靠律师自己去总结成体系并应用到平台上是不现实的。
而对于一家律所而言,有这样沉淀知识、提高律所整体业务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工具或平台,反而是非常乐意的。与此同时,他们也遇到了这些问题:
1、律所如何去采集获取律师经验?
2、如何将律师个人经验变成律所知识经验?
3、如何在输出知识的同时不增加律师负担?
4、如何持续有效的激励律师去贡献和分享?
正是因为以上问题需要解决,「法律知识工程师」这个角色才被拆分和衍生出来。
是的,采集律师的显性和隐性经验,将其加工,整理,加工,输出这样的事情,就交给法律知识工程师去做吧。给律所运作和发展一种新的路径和可能,这便是这群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本姑娘仅以两年从业经历来思考这个问题,有不周延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