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作者: 三杉_淳 | 来源:发表于2018-03-22 08:00 被阅读39次

提起国画,我们不免要追溯一下中国画的起源。中国画起源古代,历史悠久。有人认为伏羲画卦、苍颉造字,是为书画之先河。文字与画图初无歧异之分。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的产物,陶器分黑陶、白陶和彩陶。在西安半坡村出土的彩陶上,画有互相追逐的鱼,跳跃的鹿。甘肃永靖出土的一件摹拟船形的陶壶,使我们如身处岸边;还有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发现的舞蹈彩盆,绘有三组五人携手踏歌图。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辛店和龙山诸文化遗址中,发现了我国最早的青铜器。青铜器上的饰纹,多种多样、极富美观。青铜器物上的装饰画,主题约可分为两类,一是描写贵族生活中的礼仪活动,如宴乐、射礼、表祭等,如赵固出土的《刻纹铜鉴》,集中表现了贵族生活的仪礼活动;另一类是描绘水陆攻战的图象,以山彪镇出上的《水陆攻战纹鉴》为代表。其他百花潭铜壶,故宫《宴乐铜壶》都有表现战争景象的图画。这些是中国画的雏形。

中国画分为山水、人物、花鸟。今天就让我们谈谈中国的山水画。山水画始于魏晋南北朝,真正发展于隋唐。韦庄有句诗言:“人人尽说江南好”江南的秀丽山水给人以自然美的享受。顾恺之的《画云台山记》画中有言:“山有面,则背向有影,可令庆云西而吐于东方,清天中,凡天及水色,尽用空青,竟素上下以映日。西去山,别详其远近……”;在晋之前汉魏时期的绘画中,画的山水只是军事上实用的地图之类。真正的山水画,乃正式萌芽于晋,由晋朝而兴起的山水画,刘宋而成。专门从事绘画的士大夫们,都有很高的文学修养,一部分山水画还是具有很高水准的。从顾恺之的山水画构图稿的文字记录来看,当时的山水画是有一定深度的,前后、左右、上下皆有安排。但当时的山水画,不论出自民间的还是出自士大夫的,皆有个共同特点:颜色是青绿艳丽的,而且是涂满绢素或墙壁的,画中皆有复杂的禽兽,至隋逐渐减少,唐初已基本不存在了。 山水画的产生和上层人物、知识分子参与有关,魏晋时期就有许多知识分子从事绘画。山水不久便成为他们绘画的主要题材,由于士大夫们加入绘画后,便分成士体和匠体这是山水画的又一发展。历史是由人推动的,任何技术工艺思想的发展也是人带来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人参与某项活动的多了,也就有了分歧,也就有了派系。

苏子赞王维之诗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中以《山居秋暝》为最。我们读来仿佛看到一副美不胜收的山水之景。王维创“破墨”山水,抒写文人情怀,大大发展了山水画的笔墨意境。这一派人还有张噪、王墨。而王洽则创“泼墨”之法。此时张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主张从一个侧面道出了艺术家对山水画创作的追求与理解。对文人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从王维“以禅诵为事”、“中年唯好道”到董其昌以“画禅”名室,他们不曾一日遁佛之道而去自寻痛苦的生活,他们享尽了人间富贵,王维虽和陶渊明思想相通,但他却对陶渊明“弃官后行乞”的行为大为不满;董其昌出门坐在轿子里仍嫌辛苦。他们最知生的快乐。说是佛徒,实则佛其表,道其内。所谓“富贵山林,两得其趣”也。 在艺术思想上,更是与道家思想相通。道家的“忘”,只是忘却人世间庸俗的纠葛,并且由“物化”而对宇宙万物加以拟人化、艺术化,且要求能“官天地,府万物”,“能胜物而不伤”。正因如此,所以在虚静之心中,能“胸有丘壑”,能流入笔下而成为山水画。而佛的“灭”、“四大皆空”;禅的“无念为宗”、“本来无一物”,则不可能“胸有丘壑”,也不允许产生艺术的意欲。所以以水墨代五彩画山水,正是力主清静朴素、虚淡玄无的道家思想之体现。 王维之后的水墨山水画家,都或多或少的具有道家的思想。画山水的文人,往往不是以之博取功名,只是用以“娱悦情性”。王维“不能舍余习,偶被时人知。”“自适其乐”就不必迎合世俗的情趣,而自己的情趣又在于清静雅谈,这无疑是契合于水墨画的情趣。 唐末的山水画正是中国山水画第一个高峰中的“始信峰”,即中国山水画成熟的起点。至五代宋初, 山水画才达到高度成熟,并居画坛之首。 唐末、五代、宋初产生了许多“百代标程”、“照耀千古”的大山水画家,如孙位、荆浩、关仝、李成、范宽、董源、巨然等等,都是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大画家。北宋中后期再也没有产生这样的大画家。正如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论古今优劣》有云:“或问近代至艺,与古人何如?答日:近方古多不及,而过亦有之。若论佛道、人物、仕女、牛马,则近不及古;若论山水、林石、花灯、禽鱼、则古不及近。”唐末至宋初的北方大山水画家多位是隐士,他们的山水画成就特别高。因为他们寄情山水,没有非要入仕不可的决心,而更能贴近山水,读懂山水。山水画讲究的是意境,有大片空白,这空白是对思想的解放,对心灵的解放。

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崇尚自然,热爱山水,为春山写照,为秋水传情。古人云: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国画不但要有正技法,还要有寄情山水、执著探寻画理的精神,正是山水画家们有有对生活与大自然的热爱和平和的心态,有养浩然之气的追求,才会在掌握基础技法和规律以后达到心手统一、收放自如的境界,创作出有思想、有意境的山水画作品,才为我们的历史文化中增添了许多瑰宝。

相关文章

  • 诗学初记

    诗学初记 文/燕赵北羽 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余读诗,头中总思画面。国人有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首读如画之...

  • 画坛才子潘文良的诗情画意

    苏东坡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中国文人画最高境界的,就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潘文良...

  • 恰逢女儿生日,谨以此诗赠予女儿!

    生日礼——诗中谜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诗情画意,寓意其中。...

  • 1.Van Gogh/Artaud Le Suicidé de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苏轼《东坡题跋�书摩诘〈...

  • 张岱《夜航船》之苏轼

    1.诗中有画 王维工于诗画。东坡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2.玉楼银海 东坡《雪》诗:...

  • 画路心语|画家崔德欣:画山水,写情怀

    图文/崔德欣 1 中国山水画,既是诗也是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苏东坡论王维时说:“味摩詰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

  • 画路心语|画家崔德欣:画山水,写情怀

    图文/崔德欣 1 中国山水画,既是诗也是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苏东坡论王维时说:“味摩詰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

  • 《如何看中国画》读书摘记(7)

    诗中有画 提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人里,说的最清楚的是苏东坡,王维之所以成为诗画一体的化身,就是因为东坡说过:...

  • 南村评诗画

    诗的最高境界是诗中有画境; 画的最高境界是画中有诗意。 ——南村 溪山淡淡复溶溶,老...

  • 五十九日――诗佛

    王维,字摩诘,其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极具哲理意味,参禅释佛。 有诗为证: 终南别业 王维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wyo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