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古代文化国学与传统文化
辛弃疾: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辛弃疾: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作者: 筠心_ | 来源:发表于2018-08-24 04:20 被阅读0次

    辛弃疾: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                            归未?

                                  文|筠心

    今年暑假,我与家人南京小游,以苏浙之近,我们居然是初次光临六朝古都。逛夫子庙,夜游秦淮河,参观总统府……半途因天气炎热,老人身体不适,匆匆打道回府。回到杭州后,南京之游,模糊如梦,竟连一篇游记也凑不拢,实在有愧这座有着浓厚历史沉淀的城市。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歌的写作要“能感之”,而且“能写之”。我猜一切文学皆如此吧,必先内心有一份深切的感受,而后更有一枝深情的笔杆,方能成就一篇动人的作品。至于动人的程度,则切切实实与作者的胸襟、情怀有关。比如北宋词人晏几道,他那些怀念往昔家中歌姬的小词,一往情深,却格局有限,只因他所抒发的,不过是个人情感。而有的人,他的作品始终与国家命运、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这样的文字,千百载之下,永不褪色。

    既不能“感”,又不能“写”的我,对于南京,自然是交白卷,更遑论“动人”两字。然而,南宋乾道三年(1167)的秋天,二十八岁的辛弃疾登上南京,当时名为建康,下水门城上,下临秦淮河的赏心亭,一眺一望间,一阕脍炙人口的词作,便横空出世了: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苏轼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通常被认为是两宋豪放派词人的代表。可是,在这阕水龙吟里,既有“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的豪放之情,又有“忧愁风雨,树犹如此”的婉约之致。辛弃疾自称“江南游子”,且自命“英雄”,那么真是如此吗?那就要从他的身世谈起。

    南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的五月,辛弃疾出生于北方金人沦陷区,山东历城。自小失父的他,是由祖父辛赞抚养成人。在祖父的影响下,辛弃疾很早便树立了光复国土,忠义进取的崇高理想。1161年九月,趁着金主完颜亮起兵南侵,不堪奴役的沦陷区人民纷纷起义。“少年横槊,气凭陵”的辛弃疾,也拉起了一支两千人的队伍,不久归附了以耿京为首的起义军。二十二岁的辛弃疾,“上马击贼,下马檄草”,文武双全,深得耿京器重。第二年,耿京便派辛弃疾带一批人南渡,与宋高宗谈投奔事宜。可是,在他联络南宋期间,耿京被义军叛徒张安国所杀。

    回到山东后的辛弃疾得知此事怒不可遏,他率领五十骑兵,冲入金兵大营,活捉张安国,并将其押解至南宋处死。这一英雄之举,被南宋人洪迈记录:“壮声英概,儒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是说上至皇帝,下至各级士大夫,都因辛弃疾的豪杰作风,深深倾倒!

    南归后的辛弃疾,日夜盘算着收复故国故土的大计。他向朝廷献上《美芹十论》、《九议》,详细分析了金兵形势,指出敌人并非不可战胜;也制定了北伐的策略,要“无欲速”,即要作长期准备。可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一直得不到重用,数年沉沦于下僚之位,英雄无用武之地。当年叱咤风云,如今壮志难酬,他又怎能不黯然神伤!

    秋天本就自带忧伤,何况登高所见,满目萧索。偏偏那孤鸿的鸣叫,一声声……却得不到同伴的共鸣,仿佛不受朝廷重视的自己。把佩刀看了又看,感慨地拍遍栏杆,却没有一个人能体会我此刻的心情!

    这阕水龙吟的下半阕,辛弃疾连用三个典故。用典多,是辛词的另一特色。真不知,以将种自居的他,忙于研究兵法韬略的他,哪来的时间博览群书,并将那些典故天衣无缝地弥合于词中?“休说鲈鱼堪脍”三句,是说晋人张季鹰在洛阳为官,见秋风起,怀念江南莼羹鲈脍,遂弃官回乡;“求田问舍”三句,指三国时刘备看不起像许汜,这种不关心国家安危,只顾自己谋私利的人;“树犹如此”,则是东晋桓温北征,路过金城,见当年手植柳树已十围,叹息时光流逝,因此泫然泪下。

    三个典故反用正用,串联一块儿,辛弃疾想说的无非一句话:我从不曾有回乡退隐的念头,也未将个人小家置于心上,可是年光似水,我一心想要恢复中原的志意却无法实现,禁不住涔涔泪落。

    古代士大夫往往兼有儒家与道家的情怀:“达则兼济天下,穷者独善其身。”可是,辛弃疾却不是这样,他是一条道走到黑的个性。这一点上,他与屈原很像。

    屈原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辛弃疾说:“臣孤危一身久矣,荷陛下保全。事有可为,杀身不顾。”

    只要是他认准的事,会竭尽所能去实现。历经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的他,在南宋的四十多年里,有一半时间处于被罢官,放废家居。其中的原因很复杂,有朝廷主和与主战的矛盾,有南方人对南归北人的嫌隙,有因豪杰作风遭人弹劾,还因能力超群被人嫉恨……但是,只要起用,他总是心思有所作为。年年秋风起,他这个江南游子,除了偶尔发发牢骚,一次也不曾真正地想弃官归田。

    辛弃疾的才干是有目共睹的:知滁州时,他仅用一年时间,便使滁州面貌焕然一新;他在江西平茶寇,在湖北平盗贼,但事后,却又清醒地向皇帝上奏疏——《论盗贼劄子》,指出“寇乱”之源是官逼民反;他的理财能力也不容小觑,没让皇帝掏一分钱,便自行在湖南建成“飞虎军”;他在江西救荒中所表现的果敢与智慧,连大儒朱熹都为之赞叹。

    更不消说,他心心念念的北伐事业。他为隆兴北伐、开禧北伐积极出谋划策,收集情报,甚至六十五岁高龄毛遂自荐:“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自年幼起,驰骋疆场,收复失地的梦想,辛弃疾一直坚持到,临死前的三声疾呼:“杀贼,杀贼,杀贼啊!”

    伟大的思想,方有伟大的作品。

    尽管他的豪情万丈,总被无情现实打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娥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摸鱼儿(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尽管当他追忆往事,也曾作愤激语: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䩮,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尽管他为自己起了“稼轩”作为别号,尽管他亦颇享受“携竹杖,更芒鞋,朱朱粉粉野蒿开”的田园生活,午夜梦回,金戈铁马的报国之志,依然涌入心怀: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陈世焜《云韶集》云:“词至稼轩,纵横博大,痛快淋漓,风雨纷飞,鱼龙百变,真词坛飞将军也。”飞将军李广戎马一生,却未能封侯。辛弃疾呢?叹!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筠心,喜欢读旧书的70后,从竹影江南到郁金香之国,美篇签约作者。

    【同系列文章】

    穿越九百年,走近李清照

    醉翁之意在哪里?

    为谁零落为谁开:王安石的落寞

    山抹微云秦学士:过尽飞鸿字字愁

    词中人生:徽宗皇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任真:词人中最佩服他,弃笔从戎真豪杰。
        筠心_:@任真 是的。会打仗的,没他会填词;会填词的,没他会打仗。
        真真履新, 想来十分忙碌,辛苦啦!

      本文标题:辛弃疾: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wzm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