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
小陈,男,武汉某大学工科专业大四学生,由学校职业咨询室推荐接受教练技术指导服务。小陈衣着朴素、举止谦和、说话声音不大、语速也较慢,但能够清晰描述自己所面临的问题。
小陈自述出生于湖北农家,父亲是建筑工人,母亲务农。家里还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都在读书,经济条件不是十分宽裕。小陈很早就确定毕业找工作,从今年8月15日就开始收集求职信息,并做好了个人简历,但快两个月过去,还是一份也没敢投出去。
由于对自己的认识不清晰,不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同时又非常缺乏自信,小陈感觉自己在找工作上存在太多问题和困惑,根本不知从何下手,因此求助于学校开展的教练型职业咨询,希望在专业生涯教练的帮助下解决自己的问题。
目标澄清
第一次走进咨询室的小陈看上去非常苦恼。谈到自己的问题和困惑,他一口气说了很多:
“我确定毕业找工作,关于汽车行业的。但是我不知道怎样更有效的收集信息,经常在网上乱逛,一会就烦了。求职很没有计划,也没有恒心,进展缓慢。还有一些求职方面的东西不是很清楚,比如说简历、着装等等。
另外,我自己也尝试着分析自我,但感觉还是很迷茫,有时对人生前途很乐观,有时又很悲观。我做过一个就业力测评,但不知道怎么看。我也写了简历,不过不太满意,一份都没有投,因为不相信自己,觉得投出去也不会有什么回音……希望老师给我指点。”
听起来,小陈的问题的确很多,既有关于求职信息搜集、求职过程管理的,也有关于简历、就业心理调适及职业测评的,可以说是千头万绪,难怪小陈在面对就业时会有手足无措、无从下手的感觉。
所有在低层次不能解决的问题,都可以在高层次得到解决,这是在学习逻辑层次时,老师所反复强调过的。小陈的问题虽然很多,但基本上都是行为层面的,要解决他的问题,仅仅停留在行为层面,一个一个帮他分析怎样搜集求职信息,怎样管理求职过程等,不仅费时费力,也直接违背了教练的信念:
People is OK;人们已具备他们需要的所有资源;人们有能力做出改变。
因此,我没有在行为层面对小陈做任何指导,而是直接问他:
“既然你已经打定主意就业,那么,面对自己未来长达三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你对自己有怎样的期待?你希望自己最终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愿景、身份层面)
小陈显然没有想到我会突然问这个问题,愣了一下,但很快就坚定地回答我:
“这个问题我很早就想清楚了,我希望自己将来能成为一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就是那种技术上很过硬,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能够对外讲座指导别人的专家,这也是我当年高考选择读工科的原因。”
“很好。那么,你能不能告诉我,为什么你想成为一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呢?成为一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我继续追问。(价值、信念层面)
“老师,我是一个很务实的人,也很喜欢教育,特别讨厌形式主义,不喜欢空话套话大话……如果可以成为一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就意味着我是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不夸夸其谈,能创造实际的价值,同时还能给别人以具体实在的帮助。”小陈想了一下,说。
“嗯,总结一下:你将来想成为一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因为你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一个能创造实际的价值的人,一个能给别人具体实在帮助的人。除了这些,还有什么目标是你希望达到的?”我继续问小陈。
“没有了,我目前能够想到的,就这么多。”小陈想了一下,摇摇头。
计划制定,促进变化发生
澄清了小陈的生涯目标之后,我直接用逻辑层次下降的方法,很快帮助他制定了具体的行动计划。
“你觉得要成为一名教授师高级工程师,需要具备哪些经验和能力?”我问小陈。(能力、策略层面)
“首先,他要对行业有非常全面、深入的了解,不了解行业的人是很难成为专家的。当然,他在技术上也要过硬,要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小陈回答说。
“嗯,那怎样做,才能对行业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同时技术也过硬呢?”我继续问。(能力、策略层面)
“这个当然就需要有很长时间的行业实际工作经验了,同时,还要不断坚持学习,要能够跟上行业发展的需要。”
“很好。那么,具体到你目前的情况和环境下,你需要做些什么,才能获得很长时间的行业实际工作经验呢?”我再问。(行动层面)
“那当然是努力找工作,争取拿到一个行业相关OFFER了!比如我很喜欢汽车行业,现在要做的,就是想办法拿到一家汽车企业的OFFER。”小陈说。
“很好。那么,你觉得怎么做,才能拿到一家汽车企业的OFFER呢?”(行动层面)
“嗯……我觉得首先还是要了解行业,要先了解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概况、用人需求、相关企业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去找工作。”
“很好。那你准备怎样去了解汽车行业呢?你能够想到的方法有哪些?”(行动层面)
“首先当然是利用网络了,不过我觉得网络上的信息太杂太乱了,要想得到真正有效的信息,光靠网络肯定不行。我觉得还是要找已经在汽车行业工作的人去了解。”
“那你怎样才能找到已经在汽车行业工作的人呢?你认识的人中,有没有在汽车行业工作的?”(行动层面)
“可能因为我性格比较内向,平时对外交往不多吧,我认识的人中,没有在汽车行业工作的。”小陈摇摇头,接着说,“不过,听同学说,我们专业有很多师兄师姐毕业后在汽车行业工作。”
“很好。那怎样找到这些师兄师姐呢?”(行动层面)
“嗯……我想我可以去问一下辅导员,他应该知道一些。”
谈话进行到这里,小陈要做的事情已经很清晰了。其实在咨询一开始,我就很想建议小陈这么做。还好,我记住了“零建议”准则,没有直接提建议,而是保持好奇和开放,一点点帮助小陈自己找到了解决办法。
接下来,我和小陈一起商定了本周的行动计划:
在两天内,通过邮件、QQ留言、电话等多种方式,向辅导员询问3-5个已经在汽车行业工作的师兄师姐的联系方式,然后一一联系这些师兄师姐,最后在一周内整理总结出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概况。(环境层面)
我们还约定:下次咨询时,他将整理的概况打印出来给我看。
在联系辅导员的方式上,小陈一开始只愿意通过邮件和QQ。我问他如果辅导员都不回怎么办,他想了好一会,才艰难地表示:他会再打个电话问一下。但对于当面向辅导员咨询,他始终非常抵触,我也没有勉强,因为我相信:
人们每个行为背后都有积极的意义。
反馈,鼓励,提出新的挑战
一周后,在接下来的第二次咨询中,小陈非常沮丧地告诉我:他没有完成我们约定的行动计划。他给辅导员发了邮件,没有回;QQ上留了言,也没回;他好不容易鼓起勇气给辅导员打了两个电话:第一个没接,第二个直接就以“不知道”为由回绝了。
我决定用“快乐三问”来帮助小陈(以下用“陈”代表)走出“出师不利”的阴影,重新获得行动的勇气。
我:出现这种情况,的确非常遗憾。你觉得你没有做什么该做的事,或是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才会导致现在的局面呢?
陈(想了一下):我觉得主要还是因为我平时太不主动了,和辅导员的接触太少。如果平时和他接触多一些,应该不会这样。
我:这件事对于你,有哪些意义和价值呢?通过这件事,你学到了什么?
陈(慢慢地边想边说):我觉得首先是不要想当然,不要以为你求助了,别人就一定会帮你……还有就是,在学校里一定要主动接触别人,不能老是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中……还有,任何事情都要早做规划,不能临时抱佛脚……最后就是,要勇敢一些,不能老是怕见人。我应该一开始就直接找辅导员问的。
我(频频点头):很好的感悟。接下来你准备做些什么来改变现在的不利局面呢?
陈: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要勇敢。所以今天评奖学金时,我第一次站出来申报,最后获得了自强奖学金,以前我总觉得自己评不上的。老师,我发现我以前为什么总是不敢行动,是因为习惯把事情的后果想得太坏,自己吓自己。比如这次找辅导员,当他回绝我之后,我一直怕他在年级大会上说这事,甚至怕他会点名批评我。事实证明是我想得太多了,很多事情其实没我想的那么可怕。
小陈的回答让我非常惊喜,我第一次在实践中见识了“快乐三问”的威力。在对小陈的变化和进步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之后,我和他一起运用SMART原则,制定了接下来两周的行动计划:
利用国庆七天的放假时间,完成一份3000字左右的有关汽车行业设备技术方面的研究报告,在10月9日小陈心仪的A公司宣讲会上当面递交给HR。
我们还约定:10月8日由我通过电话询问小陈这项工作的进展情况。
10月8日,我如约给小陈打了电话。他告诉我:虽然一开始制定计划时,他认为是可以完成的(attainable),但实际去做时,他发现自己对于汽车行业设备技术的了解实在太少,根本不可能写出3000字的研究报告。
我问他具体都了解了些什么,什么样的任务是他可以完成的。经过协商,小陈最后决定当晚完成一篇1000字左右的杂感类文章,第二天面交A公司HR。
10月14日,我和小陈进行了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的咨询。小陈告诉我:10月9日那天,他去了A公司宣讲会现场,也面交了自己写的文章,但最终还是没有收到面试通知。
不过,小陈这次没有象以前习惯的那样,将失利归结为自己能力不行,而是很肯定地告诉我:A公司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在基层技术岗位招聘时,似乎对985高校的学生有偏见,他和其他几个985高校的同学都没有收到面试通知。
这一段时间,小陈还投了一家国企的设备工程师岗位,并成功获得了一面的机会。虽然因为专业不太对口,最终拿到OFFER的希望不大,但小陈觉得这已经不重要了。经过28天的努力,小陈认为自己和咨询前相比,没有那么悲观和迷茫了,心里比较踏实,对机械行业也有了更多的了解。小陈确信以自己现有的能力,拿到一家机械行业民企或国企的OFFER,并没有太大的问题。
小陈的表现再次让我感到惊喜。在及时地肯定了他的变化和进步之后,我和小陈一起商定了今后的求职计划:
一边网申,一边参加宣讲会,同时认真看相关的专业书(准备笔试),面试前适当研究一下“面经”,争取早日获得一个满意的OFFER。
在第三次咨询的后十分钟,我们回顾了28天以来的共同工作。我感谢小陈在整个教练过程中的信任和积极配合,总结了他每次获得的突破和进步,最后鼓励他将教练技术应用到自己生活的其他方面,做自己的教练。当然,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如果感到需要教练服务的时候,依旧欢迎他的来临。
11月8日,在教练结束近一个月后,小陈给我打来电话,告诉我他已经成功拿到南京一家知名机械企业技术岗位的OFFER。
后记
通过对小陈的咨询,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 教练与其说是一种技能,不如说是一种心态和自我修炼。
要想成为一名好的教练,掌握问题清单和工具箱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很多人即使对着问题清单,也只是希望“引诱”来访者说出自己想要的答案。要想成为一名好的教练,最重要的是一开始,教练同盟的建立。你必须真正和来访者成为同盟,你必须始终和来访者站在一起。
这一点说起来容易,要做到其实非常难,因为这需要你切实做到空杯、无我,而这个境界要想修到绝非短时之功。
2. 把自己的思想倒出来空掉,最难。
有人说世上最难的事情之一,是把自己的思想装到别人的脑袋里,但这在有些时候其实很容易,比如各种传销和成功学大师的讲座,就可以在两小时内轻易做到这一点。
在学习了教练技术之后,我觉得最难的事,恰恰是相反的:把自己的思想倒出来空掉,让来访者的想法可以进来,可以被真正“看见”。
3.教练提供完美的问题,来访者给出答案,并最终行动起来。
教师提供完美的答案,却让学生无法行动;教练提供完美的问题,来访者给出答案,并最终行动起来——这是老师在培训时,反复强调过的观点。通过对小陈的成功教练,我对这句话有了真正透彻、深入的理解。
比如,向辅导员及师兄师姐求助,这是我在咨询中一直想向小陈提供的“答案”,学习了教练技术之后,我不再直接这样做,而是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问题,让小陈自己找到了它们。
4.逻辑层次、“SMART”方法和“快乐三问”等,是非常有效的教练工具。
当客户对自己的未来比较迷茫时,逻辑层次可以帮助客户快速澄清自己的生涯目标,并促进客户开始行动;
“SMART”方法可以帮助客户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
当客户达不到预定的计划时,“快乐三问”可以帮助客户迅速从沮丧和挫败中走出来,认识到每件事情背后的正面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