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18452/a0f40dba44f05f48.png)
街边一家香炉茶具店亮出招牌:身在城市,意在山林。店家算准了人们的心思, 只需仙香一缕,禅茶一盏,便可营造出有别于烦嚣熙攘的脱俗气氛了。这家店生意不差。
古代人去山林,躲人间的争斗。 现代人去山林,也躲人间的争斗,再加一条,躲天上的雾霾——这样推论下去,岂不是原始人活得更幸福?
真有人这么认为。有考古资料显示,石器时代,每人每天为生活消耗4000卡能量。当今美国,这个数字是22.8万千卡。能耗扩大了60倍,快乐也扩大了60倍吗?不见得。有个词叫“奔食儿”。北京人聊天说,不奔吃什么呀? 其实这也是概括,三餐早不在话下,可是房子、车子、孩子,哪样您不得“奔去 ”。
或曰,意在山林,是说亲近自然。钢筋水泥里混久了,乏,烦,靠山近水,有涤荡心灵之效。说到底,是躲人。
王摩诘有句诗:海鸥何事更相疑。典出《列子·黄帝篇》。有人得了一段奇缘,能与鸥鸟亲近。其父却要他捕捉鸥鸟,他再去海滨时心术不正了,鸥鸟远远地避开。其实鸥鸟乃至一切生物,对人类不得不疑——45000年前,人类踏上澳大利亚,几千年后,澳大利亚24种大型动物灭绝了23种。袋鼠能蹦跶到今天堪称奇迹。
可见得人类之残酷。动物本在山林,也无处可躲,你又去山林里躲个什么劲呢?一通电话打过来,谁敢不接呢。或者说,躲得几日、十几日、几十日,还得回归日常生活。一个人买了房,出去旅游,流连山水间,尽兴而返。回家来一打听,房价大跌,于是忧心忡忡。别人就是请他吃山珍海味,他吃到嘴里,不一定比馒头有味。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现代人的生活,让宋朝人来过一天,都得吓出病来。现代人寻求心灵宁静,比古人难百倍。
看看“意在山林”这四个字,有两种意味,一种是寄情山水,一种是炫耀显摆。
过多的欲求都是贪婪心作祟。贪念盛了,必生贪毒,反而成为莫大阻碍。一味炫耀显摆,如项羽不肯锦衣夜行,当然是贪,殊不知,一味寄情山水也是贪。
寄,就是托付、依靠。人生一世,万事纷繁。没有人能够事事妥帖周全,也少有人能够彻底不为所动。于是人为转换场景,如曹操“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暂时逃避 。有的事,当断不断,当处理不处理,任其发展,结果往往使得烦恼像雪球般越滚越大。一件事情如果有可能发展到坏的结果,由于当事人的延误,就必然会发展到最坏的结果。
况且人生无常,焉能不进取。
佛经说:莲花开在淤泥里,善法从五浊恶世升起。越是污秽的地方,越是修行的道场。
我赞成这样的态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