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难有什么戏剧运动了。曾经的戏剧运动已经把要说的,要做的,都做了说了一遍。以至于形成了诸多的戏剧观念,时至今日,还没有全部梳理完毕。与其说铃木忠志的训练法,不如说,铃木忠志对于戏剧的观念才有了他的训练方法。方法是显而易见的,观念是隐形的,不容易被察觉。如铃木忠志一般梳理戏剧观念的,还有阿尔托,谢克纳,安博格,罗伯特威尔逊,等等导演们。他们所在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在不断的梳理戏剧观念,形成体系,以训练方法和作品呈现的方式传递观念,让它们显而易见。
-我很认同铃木忠志说的“戏剧文本必须要口语化这个观点在我看来是很奇怪的”,然而在真实情况下,我们在排练中会遇到各种情况,有的演员面对文本就会说“这个台词不像是人话”,“这个语言怎么念啊?”,诸如此类,不同的观念在现实世界中的同一场域下的交锋。有的人认为戏剧文本要口语化,有的人认为戏剧文本可以像荷马史诗,有的人认为戏剧可以没有文本。很显然,不同的观念强调的东西不同。正如阿尔托所言“语言至高无上,这个观念根深蒂固。戏剧仿佛只是剧本的物质反映,因此,戏剧中凡是超出剧本的东西均不属于戏剧的范畴,均不受戏剧的严格限制,而似乎属于比剧本低一等的导演范畴。”就仅仅戏剧文本或者说戏剧中的语言而言,就有如此强烈的冲突和差异。我们所处后现代主义戏剧的余光里,在这个余光里,吸收了不同的戏剧观念,对于我们而言是否真的是有好处的。在这个余光里,百家争鸣,铃木忠志是幸运的,他所坚持的戏剧观念已被世界所知。在这个余光里,多少戏剧家处于内卷的状态中,躺平转行或者使尽浑身解数。在这个余光里,有多少人迷失,看不清前路。比比皆是。
作者:[日]铃木忠志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艺文志eons
译者:李集庆
出版年:2019
页数:230
定价:78.00
装帧:精装
ISBN:9787532171798
有幸者如阿尔托,他的观念所显化的作品,已经不能用传统的戏剧标准来衡量。没有确定的时间和空间,似乎可能发生又不可能发生。剧情中的事件是散漫的,片段的,模糊的,幻想的,各种意象混合的荒诞的倒置的错位的。如此的激烈和残酷,一往无前,和过去的历史,和自己做一个了断。
-又或者如铃木忠志,从自身文化地理性的艺术呈现出发,寻找本源。从而打破了常规舞台上的那种僵化的陈词滥调,展现演员本身个体的动物能量性,创造一个可持续的身体。从自身文化根源出发不断观察寻找文化传承之下的根基,动作和形式背后观念所包含的种种因素。这些离不开对自身文化的观察,又如同我们中国文化的导演们,我们向外延展的时候,本质上是离不开戏曲根基的。但是我们又容易被戏曲的形式所困,对于戏曲形式背后的观念问题,并没有很好的解析和深入了解。戏曲的形式形成与中国文化的混合形式的佛道儒是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观念的带入和延展形式了戏曲的外在形式。仅从表面去看戏曲行当以及动作的问题,在当下而言,过于表面,无法展现戏曲的生命力。当我们在谈这些的时候,不能忘记戏曲的曲目,曲牌,演出空间,建筑学等等环境,当我们剥离这些仅从形式本身而言,是过于片面的,独断的。
这些对于铃木忠志而言,十分重要。戏剧观念的形式,不是独断,片面,它无法脱离环境所造成的影响,无法脱离历史性,无法脱离时代的束缚,无法脱离个体的智慧和学识的局限。所以戏剧观念所呈现出来的样式是多姿多彩的。但这也带来一个问题,对于初学者而言,如果一开始接触的戏剧观念是多姿多彩的话,那么这个人是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形成一套逻辑自洽的戏剧观念,除非初学者有着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事实上,初学者大多会沦为废物,或者一知半解以为全貌。我们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来贯彻一种戏剧观念。
所以铃木忠志把训练基地放在了远离东京的地方,一个新开辟的土壤。这其中有许许多多的思辨过程,一个没有干扰的环境,是能帮助一个人培养一种戏剧观念。有人会质疑道,“你培养的戏剧观念一定是对的?”,“如何能静下心来?”,“万一是错误的戏剧观念呢?”,这些问题,就好像是有人会问,学校里教的到底对不对,教错了怎么办呢?这些问题,好像是在对整个学习教学系统的考量,对传承正当性的考量,对自己付出与回报差异化的考量,对这个观念试错性的考量。这些问题牵扯到对于一个导师的传承如何判断正确与否,判断一个人是否真的符合教授的基础,判断这个基础是否恰当合理。
-这些判断方式,我们是没有的,是盲目的。这也就导致了,体系遍地开花,但人人都不相信的现象。所以,铃木忠志是幸运的,在那个年代,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并且能一以贯之的人,坚持是能够出成绩的。放在当下,就太难太难了。
当一个新的土壤里开辟的空间,是与繁杂隔绝的,与各种混乱隔绝的。同时向往来的人,也会因为门槛和成本问题对自身进行很多的考量,对即将要跨入的地方做很多考量。于是这样,一点点,才能培养属于这个观念或者体系的人才,才能见到成效。
-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各种戏剧观念混杂,在学校教的也不是统一的,一个人的戏剧观念极难被培养。不仅外部环境如此,自身内部也没有什么逻辑体系,也没有评判的标准,很难沉下心来好好打磨自己的戏剧观念,这一切导致了我们所在的地理位置包括在这个时代里很难出现导演大师。
珍惜每一位还建在的大师,不停留在形式和训练的表面,而关心背后的观念。德勒兹关心很多过去的哲学家,并对他们做了非常深入的研究,出了相关的书,之后他才有代表自己的观念作品。这一切,我们应该学习。我们太喜欢跳过大师和传承脉络,自己开发一套新的东西了,我们所开发的东西也不过是形式上的组装和合并。其背后的观念所代表的那片大海,说是相通也不为过,不过是每个人所切入的角度不同。通过训练方式和作品一点点延伸至大师们的创作世界中去,才能一窥全貌,直至自己在其中遨游,有了新的感受和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