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教育墨者

作者: 乐德乐 | 来源:发表于2023-11-26 06:00 被阅读0次

    夷之是墨家的信徒,他通过孟子的学生徐辟请求会见孟子,其实就是要和孟子当面辩论。墨家在当时也是一个影响很大的学派,它和杨朱学派对儒家构成了极大的挑战。

    或许孟子对夷之这个人还不是很了解,于是就推脱说:“我当然希望大家能够当面见一见,但是我现在身体不适,等我痊愈了,我会去看他,夷之就不必来了。”今后见还是不见,孟子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过了一段时间,夷之通过徐辟再次提出见面的请求,孟子见他比较有诚意,而且了解了他的一些是,就让徐辟传话说:“我现在可以见他了。但是,大家如果不能直来直去,道理就没法讲得透彻,所以我就直话直说了。我听说,夷之是信奉墨家的,墨家办理丧事,主张薄葬,认为这样才符合大道。夷之像以薄葬来改变天下人丧葬的习俗,那他应该不会因为否定薄葬而不推崇薄葬吧?可是,他却厚葬了自己的双亲,这不是用他认为不合理的方式对待他的父母了吗?”

    徐辟将孟子的话转告夷之,夷之一时语塞,于是转变话题说:“我理解的儒家之道,正如《周书》所说的那样,君子对待百姓要像爱护婴儿一样,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我认为,古代儒家的圣人也认为爱是不分彼此的,没有等级的差异,推行仁爱要从父母开始。”

    徐辟把夷之的答复说给孟子听,孟子说:“夷之真的以为,人们可以像爱自己兄弟的孩子一样去爱邻居的孩子吗?他引用儒家若保赤子这句话只是想说明儒家也是主张兼爱的,可是他没有真正理解这句话。一个婴儿爬到井边,马上要掉下去了,这不是他的过错,因为他不知道后果很可怕,但作为大人,都会伸手拉他一把,这是因为人皆有恻隐之心,而不是什么兼爱。老百姓有时候做错了事,是因为他们不懂得道理,所以君子应该像对待不懂事的孩子一样去爱护他,帮助他,这才是若保赤子的应有之义。”

    天地生育万物,其根本都在父母,人之五伦皆由“父子有亲”为根本,无非推己及人而已,而夷之把自己的父母和他人的父母等同起来,这就有了两个根本。

    远古时期,有不埋葬父母的习俗,父母死了,就把他们抬出去抛弃在荒郊野外。后来,子女经过那个地方,发现狐狸在啃咬他父母的尸体,蚊子苍蝇也在叮咬他父母腐败的躯体,他的额头不由地渗出汗来,以至于只能偷眼去看这个场景而不忍直视。他这样额头冒出汗来,不是做给人看的,而是内心的惊惧悔恨在脸上体现出来了。所以,他马上回家拿来土筐和锄头,把自己的父母埋了。

    把父母的遗体掩埋起来,当然是对的,那么仁人孝子在安葬父母这件事上,慢慢就形成了一套制度和规矩,这就是儒家丧葬的礼仪。

    徐辟又把孟子的话转告给夷之,夷之茫然若失了好一阵,然后才说道:“我领教了。”夷之受到了感化,当然就不会执着于和孟子当面辩论了。

    儒家和墨家最大的冲突就是两点,一是关于葬礼的,二是兼爱与仁爱的不同。

    墨家主张节葬,就是要节约开支,不要在死人身上无谓地浪费钱财,这是一种实用主义的观点,而墨家主张“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反对无差别的薄葬,但也没有主张铺张浪费,而是掌握一个尽情的原则,否则孔子就不会咒骂发明陶俑之人了。

    儒家认为,血缘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人伦关系,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他怎么可能去爱毫无相干的其他人呢?强调父子有亲,然后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孟子》简读之滕文公篇06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孟子教育墨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xfg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