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中庸”?

不偏叫做中,“不易之谓庸”不能变动的叫做庸。天下没有一个“中",中是做假定用的,是相对两边而言的。“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读书: 要高度的智慧,绝对的轻松的读,越轻松,智慧越开发。"玩索而有得焉",要大而无外,无书不读!儒家讲的道,是把道的体跟用不分开的,体用部分。
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天”是假借符号,代表形而上,禀赋给你的人性,也可以把它当做宇宙之间,万事有一个不可知的力量。
“命”:禀赋。“性”:人性。生命当中,自然有这股力量给你,自然的禀赋,就是人性。“率”:直道而行,直心。没有被坏的观念污染的,纯洁的天然的,这就是道。“教”:效,学的意思。修正自己的行为,把它改正过来。
这段话的意思是:人生下来就自然带有禀赋,道,一直陪伴着我们,但是经历过成长后,人的善良本性被污染,被改变,把天然的,纯洁的禀赋掩盖了,要通过学习将被污染的本性找回来。
“天命之谓性”→自然之道就是见道。
“率性之谓道”→就是修道。
“修道之为教”→就是行道。
这就是“道”的体用不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