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孙大剩
2019年6月22日 全马训练第33天
小时候真傻,居然盼着长大
我有一个毛病,总是喜欢将眼前的事物记录下来,不管是一只虫子,或是一场大雨,亦或者一瞬间零落不堪的房间,总会想着几年后再看看他们的样子。
这个毛病是从大一入学的时候开始恶劣性蔓延,最开始是在高中时代,用的按键手机,记录着在学校生活里面的一切,都存放进了QQ空间。
大学时,各种智能手机的普及更是滋生了这个毛病。前前后后拍照片就占了大半个硬盘。
当时很多人都会说你这里也拍,那里也拍,大大小小的都拍,干啥呢。
我会心一笑,我想的可是以后毕业回忆的时候用的。
(大一下学期-大连-星海广场徒步)
时间一秒秒的过去,转眼毕业2年了,距离大一生活也过去6年了,当年新鲜的场景成为回忆成为一张张活在照片的记忆,幸好,那时候的视频还留着,有时会拿出来看看当年学生时代的样子。
人之所以会遗忘掉很多事情,是因为没有记录。记录与什么都记在脑子里不同,大大小小的事情全部记在脑中会让人崩溃,记录则是给大脑安装了一个硬盘,存放在里面,随时取用。
所以,虽然很多事情都喜欢记录下来,但从来不会因为过载的信息而烦恼,每天都是一种清空的状态。
正如现如今进行的全马训练计划,每个人都会有上几段比较规整化的时间,比如高中、大学、毕业后的一年以及某个比较专注的较长的事件。
记录下来,不仅让我们知道结果,更是让自己或者其他人了解过程。
训练第五周的周六,前往奥森进行19公里的拉练,距离不算长,只是需要一个拉练的氛围,在氛围中跑步,越跑越有劲,越有动力。
与小马哥跑团团长约好百淬门口见,7点下地铁,就看到奥森跑步的人密密麻麻,还没有开始热身就有些热血沸腾。
奥森也很久没来过了,一是远,家门口跑跑省事,不耽误路上的功夫。二是训练计划的执行还没有到相对长的距离。
热身完毕我们俩开始从大石头出发,一路慢跑向东。穿到北园后,为了不耽误训练,团长让我先跑,于是分开跑步前进。
在奥森最好的好处在于一个人跑的没有动力或者不够燃的话,可以寻找一支小队,跟在后面一起跑。
5公里处,身后传来整齐划一的步伐,慢慢的超越了我,这是一组三人结合,第一人带队领2个跑友跑步,速度中等,步伐稳健,灵机一动,就跟了上去。
最后一位跑者总是用余光或者回头看我,可能是好奇,也可能是防超,因为他的步伐比较大,跑起来虽然看着轻盈有力,实际上有些强强支撑。
有几次,我都超越了他成了第三位,当然不是跟在第二位后面,这就有点不好了,而是平行跟随。
也不能叫跟随,因为速度差不多,我既不想超过他们,他们也甩不了我,只好一个速度这样跑下来了。
最后2公里,他们开始冲刺,第三名已经失去力量,逐渐掉队,我还有第二圈,就没有继续跟上去,预防冲刺太快后面失去没法跑步。
第一圈10公里结束,完成了训练的一半,拿着团长给的矿泉水,喝了一口,补充水分。
第二圈比第一圈在速度上有所下降,在心态上也有变化。北园第一圈跑下来的时候没有其他感觉,第二圈就会有些折磨,甚至是小小的绝望。
不只是我自己这样想,不少人也在说这个事,可能与北园的地势的有关。
今次,为了顺利完成计划,再次闯进北园,给自己一个战胜绝望的锻炼机会,再加上只要进了北园就只有一步步跑到终点,不然也是走同样的距离回到起点。
13公里处,一伙奥森跑团的人马急匆匆跟了上来,想跟他们一起,速度稍微有点快,没有跟上,开始怀疑自己后半程的速度,以及平时几乎没有的间歇跑速度练习,是不是需要加上了。
既然跟不上就不追了,按照自己的节奏,望着远处的目标,看着手里的水,又想出一个好的跑步方式。
从15公里开始,每跑1公里就喝一口水,直到跑完21公里,正好喝完。理想很丰满,现实也丰满。
利用这个方式,发现每一公里的距离变得非常非常近,越跑越有劲,竟然超过了刚刚的奥森跑团那帮人。
实际上后半程的他们开始分散了,也许除了两个穿跑团服装的人之外,其余的跟跑者都是临时加入的。
20公里处,最后一公里,在我后面的一位奥森跑团的人想要超过我,还有前面的一位穿红色衣服的小伙子,也在逐渐提速。
一路慢跑至此就是为了最后冲刺,当时的冲刺状态非常良好,体能非常充足,像一只脱了缰的野马,把他们远远的甩在后面。
跑完21公里,买了瓶脉动就去隔壁拉伸了。停下来后,一切都变得更热了,裸楼在外的皮肤又黑了一圈,在太阳炙烤下,滋滋滋的冒着汗珠。
表面状态有些狼狈,所有人的心里都是开心的,这也是第一次对北园产生战胜他的思想,相信以后再来跑北园第二圈,不会再被莫名的绝望笼罩。
往期热文: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后可查看
关于跑步知识学习、伤痛问题解决,全马训练计划心得、偶尔情感等内容,如有兴趣可关注喔。我是孙大剩,正在系统进行18周全马训练计划,愿这一路因跑步与文字给我更多力量和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