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鼓楼下的记忆
鼓楼是北京南北中轴线上最靠北的一处古建,它宏伟古朴,是元,明,清三个朝代在京城。的报时中心。从我记事起,鼓楼好像就没有对外开放过。记忆中,鼓楼我只进去过两次,两次都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两次都是跟着母亲一起。
第一次是在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那是刚刚入秋的一个周末,母亲带着我们姐弟四人,吃过晚饭后从家里步行去鼓楼,路上要走三十多分钟,一起是要去看日本松山芭蕾舞团访华演出的电视实况转播。在我的印象中,跟着母亲一起去看电影戏剧歌舞什么的,好像一次都没有过。那是我第一次看电视,第一次看芭蕾舞。演的剧目是《白毛女》和《胡桃夹子》的片段。
印象中电视机很大,屏幕却很小,电视被放在一个带着两个小门的木箱中,木箱上面还有两根伸向斜上方的天线。电视机放在屋子的最前面,看电视的人不少,我们离电视机还远,站在后面只是能在黑白灰的影像中,看到屏幕上的小人跳来跳去,也听不清也看不清。记得入门时还买了门票,门票是一张薄薄的淡绿色的小纸片,如同车票大小,五分钱一张。
那些年 那些人 那些事第二次去鼓楼是在1968年的文革期间,那次是因为接到了街道居委会的通知,让母亲去鼓楼认领被红卫兵抄家时拿走的部分财物。母亲心中没底,便让大姐和我随她一同过去认领。没想到的是我们这次去的存放衣物的地方竟还是几年前看电视的那个大房子,只是电视机没了去向。在这里,属于四旧的老式家具堆放在院子里,金银首饰古玩细软都集中在另外的房间里,东西认领后,要在登记册上做好登记。我们在旧衣物寻找到了母亲和父亲的两件大衣和一些零星的衣物,还有当时从家中拉走的两只衣箱,其他小件的象戒指,打字机,望远镜等物品都没有能够找到。
后来下乡插队,后来结婚生子,后来搬家换房,直至搬出了五环以外, 离鼓楼也越来越远了。再后来也只是偶尔在电视上见到鼓楼,但每次见到鼓楼都还会想起那与鼓楼有关的人和事,尽管都是再普通不过的小事,但就是挥之不去,萦绕心怀。
那些年 那些人 那些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