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的事”
娃儿爱胡思乱想。动画片里可怕的场景、新闻上的事件,以及道听途说的传说,都可能令她害怕。
她常在临睡前忧心忡忡地说:“我怕影子。如果有坏人怎么办?如果有魔鬼进我的房间怎么办?” 她的脑海里经常浮现一个怪物形象:一般是四个脑袋,八条腿,一个眼睛,血盆大口……听得人毛骨悚然。
图片来自网络恐惧,来自不存在的事物。因为想象力的放大,它变得拥有无限的特征。人的想象力有多大,恐怖物便有多大。
不禁想起了我的小时候。我常常幻想一个鬼的样子,它千变万化,奇形怪状。它存在于鼓起的坟包中、黑灯瞎火的路上几点灯光的尽头,还存在于梦中。
孩子,好好想一下,我们害怕的东西到底是不是真的呢?它是否真实存在?
你一定会摇头,又点头,又茫然地看着我。是的,你一定不知道你害怕的是什么。
“恐惧”是人与生俱来的感觉。婴儿期,离开了妈妈的怀抱,我们会感觉不到这个世界,会感到恐惧;学龄时,少了鼓励,我们可能会不敢去尝试玩游戏,与小伙伴分享,在一个超大的世界中,我们感到了恐惧;再大些,我们恐惧的东西越来越多:那些我们从没体验过的,听起来就害怕的事情,让我们感到了恐惧。我们可能害怕的是一场大型考试、一次远行,以及面试等。
昨天我听了一个音频,终于知道恐惧的来源是:对于“无法感知”的恐惧。因为无法感知,所以我们可以尽可能地想象,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形象。令人脑洞大开的奇思妙想,俗称“胡思乱想”。
想一想,我们恐惧的事物到底存在不存在?仔细一考虑,那一定是不存在的。那些令我们望而却步的事物和情感,只不过是我们胡思乱想后的产物。
图片已经过授权关于“我”
小时候我曾问过爸妈一个问题:“我为什么是我?我为什么不是王晓燕或者张嘉?” 惹来爸妈一阵痛骂,说我是个奇怪的孩子。如果现在有孩子问我,我为什么是我,而不是其他小孩?我一定会说,因为爸妈想要一个独一无二的小孩,所以你就是你,而不是其他人家的小孩。
关于“我”的探索,我想应该每个孩子都有过吧?
我昨天听了吴军博士的“硅谷来信”的其中一封,他对话庄子的一篇。他说,我们是谁,其实是一个很奇特的问题。这是因为我们能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感觉到自己的肤发,感到自己的所思所想。很多的平凡人和科学家都在探索“我是谁”这样的问题。甚至因此而产生了交叉学科-认知科学。
其实,人的感觉是真实还是虚幻的,只需要验证就是了。这里讲两个伟大哲学家的故事。
一位是中国的庄子,一位是西方的哲学家笛卡尔。
庄子最著名的一个故事是“庄周梦蝶”。庄子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他很惊讶,猛然醒过来,浑然不知自己是谁。思忖了好一会儿,才意识到,原来是庄周啊。于是他写道:“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论》)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中变成庄周呢?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这就可叫作物、我的交合与变化。自此,庄周开始思考“物我”的关系。
“庄周梦蝶“可以说是探索“自我”最早的典故。
笛卡尔著名的理论是:“我思故我在。” 在吴博士的解析中,笛卡尔的“思”被很多人认为是“思考使我们变得理性而睿智”,其实深层含义应该是:“我们有思维的活动,让我们能够证明我们的存在”。也就是说,如果生命终结了,意识是不可能存在的。
如何验证是非虚幻呢?最好的办法是验证。
就比如,在我们做梦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感觉到要上厕所,有种憋不住的感觉。更奇特的是,梦中还出现一个厕所,你已经在厕所里了,可是无论如何也上不出来。这时候,你不妨用手去触碰下周围的事物,能摸到的,就是真实存在的。反之,就是虚幻。
好了,说了这么多,孩子,其实,我只想和你探讨的是,关于“我”,关于“恐惧”,这都是正常的。
这是因为我们都爱胡思乱想。
因为爱想,我们人类才能充满了智慧。不是吗?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