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早晨七点,趁着天气凉爽,老儿子开车拉着我和大儿子去山上摘杏。
摘杏是为了过年时腌杏瓣吃,虽然摘时受累,摘回来得去皮,晒核,砸出杏仁,是一系列的费力的活儿,可是,焯好,腌好,吃时却是难得的苦香味。市场上虽然也有卖的,但吃起来却没一点儿杏仁味儿。所以,当杏成熟时,有时间总去摘些。
摘杏的山离镇不远,十多里路,开车一会儿就到了。看到山坡,杏树葳蕤,心想,一定又是红杏压满枝头,一定会收获满满。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29605/b276533cbe12b713.jpg)
可是,到山坡一看,杏树上却没有杏,是来晚了,有人摘过了?可是,并没有人摘过的痕迹。忽然发现,有的杏树上挑着零星的几个,个儿很小,都已发红,开裂。再细看,树底也掉落些杏儿,黑黢黢的,剥开是个干瘪的核儿。那就是说,今年的杏结得不好,坐杏时一定是遇上了旱天,营养上不去,所以,个儿才这么小,而且还结得少,没等成熟,有的就已经掉了。今年的杏是歉年!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29605/113e669e188ec30b.jpg)
我们准备了布帘,准备两人展开布帘接着,一人用棍去打,还想用不多长时间就会摘满尼龙丝袋子,看来希望是落空了,不空手归就不错了。唉,人的理想总是与现实相差十万八千里!
怎么也不能白来,我们便像大海捞针般地细细寻觅着,摘着……
脚下是细软的白沙,一踩,陷进很深。坡度很陡,脚还随着坡度往下滑。我忽然想到“跋涉”一词,“涉”进去,“跋”出来,用来形容眼下,再贴切不过了。
就在我下滑的当儿,被什么根给绊住了,细看,是一丛“哈拉海(别名螫麻子、小荨麻。荨麻科荨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它有的根已裸露在外面,可它还长得青翠葱绿,不禁令人敬畏。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29605/2eb95a4ba618fa3c.jpg)
再一看,它的边上还长着不起眼的山花椒,叶儿细细碎碎,开着淡粉的小花儿,不禁又让我想到“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顽强和坚韧,它虽然细碎得不起眼,但也兀自生长、开花、结果,展示着自己的俏丽姿容。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29605/ed2cc3c10b346e65.jpg)
一抬眼,又看到山坡上除了郁郁葱葱的杏树外,还有大片大片的“蚂蚱腿子(属菊科,落叶小灌木)”,每一丛有锅台般大小,密密麻麻,茂盛茁壮。它的茎干笔直,无旁杈,深紫色,很像蚂蚱那紫红的腿,可能因此而得名。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29605/3cc75117dc8d3267.jpg)
在这沙漠之地,既缺水,又缺肥,而杏树、“蚂蚱腿子”、“哈拉海”、山花椒……都长得如此茂盛,它们该有多么顽强的生命力啊!它们能在肥沃的土壤里生长,也能在贫瘠的沙地生长,那我们人呢?是否也应向它们学习,既能在优裕的环境里成长,也能在恶劣的环境里成长,无论身处坦途还是逆境,都应勇往无前,活出自己的风采来。
想远了,眼下的任务是摘杏,可是,杏实在太少了,还小得可怜,没有钮扣大,等晒干,砸出杏仁来,也就有黄豆粒大。想想往年那红彤彤的像栗子般大的杏子,真是此一时彼一时也!
摘了两个多小时,我们三个人还没摘满一尼龙丝袋子,天渐渐热起来,太阳又像喷火似地施展它的淫威,我们虽没摘多少杏,已累得浑身是汗,嗓子像冒烟似的渴得受不了,只得收工回家。
往年,来摘杏,高高兴兴,收获满满;今年,照样挨晒受累,却收效甚微。多像人生,有时是一分汗水,一分收获,十分汗水,十分收获;有时却是十分汗水,并没有收获。这就是现实,这就是辩证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