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记忆流变

作者: 味精_保质期一百年 | 来源:发表于2019-04-05 18:40 被阅读59次

清明最初的记忆,它只是一场祭奠仪式。对于墓中沉睡之人,因素未蒙面,不曾有太多情感联系。但这无疑是年年必须的传统,不可轻慢。

随着年龄增长,记忆于混沌中渐渐清晰。同时,也从亲戚口中,逐渐拼凑出一个未曾谋面长辈的大致形象,严厉亦或宽厚,大方亦或抠门,生前职业、亲子关系、故去病因……等等。

岁月流转,终有至亲逝去。于是,生离死别一词,读来第一次有了刺痛的感觉。至此,扫墓不复只是形式,而成为了一年中与故人进行灵魂交流的一次机会。或许至此,扫墓于自己而言才真正有了意义。而你又开始担心,过哀则伤,避之则忘,究竟如何,才是最好的纪念?此外,你还关心起墓的形制,抱怨起政府为建风景区迁旧墓,却对新墓粗制滥造,年久失修,以致围栏断裂、树歪地裂、杂草丛生……

而这,只是开始……

从前扫墓,只需在清明提前几周前去,错开高峰,而亲人逝去的前三年,必须是正清明。于是清明扫墓变得赶时间,抢票成为必须,阴晴风雨皆无阻。进墓区的短驳车堵成长龙,久久不动,那就下车步行一小时;下雨,那就撑着薄膜摆祭品,撑着雨伞化锡箔;回程雨势转大,鞋袜衣衫尽湿,心中却庆幸祭扫时雨势尚小;墓区厕所满是陈年屎尿,别无选择,亦只能使用;出墓区,寻饭馆时间不及,便在车站边一切从简。

三年刚满,又有人离去,无喘息之机……于是一年一次的清明,扫墓却不止一次,悲伤马不停蹄,渐渐习惯别离。祭扫之余,同亲戚一起研究隔壁“邻居”:这对“竹林”与“雪梅”好生相配;这位夫妻,生了四朵金花,绝了“后”;这位男士生于上个世纪,西装革履,恐是上流人士,边上女士身穿旗袍,容貌清丽,小了夫二十几岁,也许是妾;这位壮年英年早逝,与父母葬在一起;那位婆婆年余九十,长寿是福……这位逝者,人丁兴旺,年年祭扫,热闹非凡;那位逝者,子女凉薄,祭拜者少,冷冷清清……

年年清明正,年年人挤人,惹得一位亲戚感叹,为何死人这么多?是啊,由来只见生人死,何曾见过死人生?死人又怎会不多?

今年清明,又是一路拥挤熙攘,一年的烟尘皆于今日吸尽。踏出墓区,母亲指着蚕豆花,说出一句俗语:“蚕豆开花黑心肠”,而不远处,油菜花开成片,一片生机……

相关文章

  • 清明记忆流变

    清明最初的记忆,它只是一场祭奠仪式。对于墓中沉睡之人,因素未蒙面,不曾有太多情感联系。但这无疑是年年必须的传统,不...

  • 清明——记忆

    人间四月芳菲尽,清明时节,正值春日,寻诗中春色……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的《春日》是多...

  • 清明记忆

    今年的清明节,巧遇大范围沙尘暴。老家风尘滚滚,上坟(在我们这里,都把扫墓祭祖叫“上坟”的。)可不轻松!清明...

  • 清明·记忆

    上了大学以来,包括今年我已经有三年没有回老家扫墓祭祖了,以致我对清明的记忆已经是停留在过去,定格在脑海里了。它是不...

  • 清明记忆

    现在每逢清明都会感叹自己真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没有祭祀的花束,糕点和香烛。有的是能够与亲爱的人四目相对。 我和表...

  • 清明记忆

    有些记忆是刻骨铭心的。 每年清明时节,兄弟姊妹,合家老小提着早就准备好的祭品虔诚地去祭拜先祖。这是我家约定俗成,一...

  • 清明记忆

    这是没有祝福话语的节日 我的亲人在那里过得好吗。 无论我们忍不忍得...

  • 清明记忆

    小宋姐姐告诉我,一年中,于往生者,有三个重大的节日。序时推进,先是清明,再是中元,最后是寒衣。然而其实对那...

  • 清明记忆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时节,前往墓园祭扫的路人,心情就如乍暖还寒的斜风细雨,打在脸上,凉凉的。 ...

  • 清明记忆

    他六点打电话说,他的大哥下午要来家吃饭,我却在母亲家分身无术。 我给母亲打电话说要去她家吃饭,因为是清明时节,必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清明记忆流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ymh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