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简友广场读书
读《左传》之两百六十三襄公二十四年 下

读《左传》之两百六十三襄公二十四年 下

作者: 俭是宝 | 来源:发表于2023-05-10 20:53 被阅读0次

【传】

  齐侯既伐晋而惧,将欲见楚子。楚子使薳启彊如齐聘,且请期。齐社,蒐军实,使客观之。陈文子曰:“齐将有寇。吾闻之,兵不戢,必取其族。”

  秋,齐侯闻将有晋师,使陈无宇从薳启彊如楚,辞,且乞师。崔杼帅师送之,遂伐莒,侵介根。

  会于夷仪,将以伐齐,水,不克。

  冬,楚子伐郑以救齐,门于东门,次于棘泽。诸侯还救郑。

  晋侯使张骼、辅跞致楚师,求御于郑。郑人卜宛射犬吉。子大叔戒之曰:“大国之人,不可与也。”对曰:“无有众寡,其上一也。”大叔曰:“不然,部娄无松柏。”二子在幄,坐射犬于外,既食,而后食之。使御广车而行,已皆乘乘车。将及楚师,而后从之乘,皆踞转而鼓琴。近,不告而驰之。皆取胄于櫜而胄,入垒皆下,搏人以投,收禽挟囚。弗待而出。皆超乘,抽弓而射。既免,复踞转而鼓琴,曰:“公孙!同乘,兄弟也,胡再不谋?”对曰:“曩者志入而已,今则怯也。”皆笑曰:“公孙之亟也。”

译文

  齐庄公对晋国发动进攻以后又害怕,打算会见楚康王。楚康王派薳启彊去到齐国聘问,同时请问会见的日期。齐国人在军队中祭祀土地神,并举行大检阅,让客人观看。陈文子说:“齐国将要受到侵犯。我听说,不收敛武力,还会自己害自己。”

  秋季,齐庄公听说晋国打算出兵,就派遣陈无宇跟随薳启彊去到楚国。说明将有战事而不能会见,同时请求出兵。崔杼带兵送他,就乘机进攻莒国,侵袭介根。

  鲁襄公和晋平公、宋平公、卫殇公、郑简公、曹武公、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在夷仪会见,准备进攻齐国。由于大水,没有能进攻。

  冬季,楚康王进攻郑国以救援齐国,进攻东门,驻扎在棘泽。诸侯回军救援郑国。

  晋平公派遣张骼,辅跞向楚军单车挑战,向郑国求取驾御战车的人。郑国人占卜派遣宛射犬,吉利。子太叔告诫宛射犬说:“对大国的人不能和他们平行抗礼。”宛射犬回答说:“不论兵多兵少,御者的地位在车左车右之上是一样的。”太叔说:“不是这样。小土山上没有松柏。”张骼、辅跞两个人在帐篷里,让射犬坐在帐篷外,吃完饭,才让射犬吃。让射犬驾御进攻的车前进,张、辅自己却坐着平时的战车,将要到达楚军营垒,然后才登上射犬的车子,二人均蹲在车后边的横木上弹琴。车子驶近楚营,射犬没有告诉这两个人就疾驰而进。这两个人都从袋子里拿出头盔戴上,进入营垒,都下车,把楚兵抓起来扔出去,把俘虏的楚兵捆绑好或者挟在腋下。射犬不等待这两个人而独自驱车出来,这两个人就都跳上车,抽出弓箭来射向追兵。脱险以后,张、辅二人又蹲在车后边横木上弹琴,说:“公孙!同坐一辆战车,就是兄弟,为什么两次都不招呼一下?”射犬回答说:“从前一心想着冲人敌营,这次是心里害怕敌军人多,顾不上商量。”两个人都笑了,说:“公孙是个急性的人啊!”

齐庄公挑衅了晋国之后,就忙派人联系楚国,毕竟当时只有晋楚两国的国力可以匹敌,齐人请楚国使者参观阅兵式,应该是正常的行为吧!不展示一点肌肉,楚国未必愿意出头。我觉得陈文子的话完全多余,既然已经得罪了晋国,晋国的报复迟早会来临,齐国阅兵还是藏兵有区别吗?

晋国联军因为水灾而不适合对齐国发动进攻,楚国先发兵攻打郑国,诸侯联军转而救郑。这一段致师挺有意思。致师这种模式我们在传文中已经多次看到了,差不多就是单辆战车冲击敌营来显示勇武。晋国准备致师的武将,让郑国派个熟悉地形的司机,但晋国人以盟主自居,有些轻慢郑国人,郑国的司机身份也是公孙,当然也有点傲气,受到晋人轻视就小小的坑了两位武将一下,当然也算一种测试,这勇将是不是有点本事?反应慢一点,身手差一点也许就回不来了。张骼两人也醒悟到是自己先态度不好才招来的麻烦,所以没有再深究这事了,还是有点风度的。一些细节也值得品味,比如致师用的战车是广车,不是平常的乘车。还有头盔不是一直戴着的,而是装在包里,临战才戴。还有在战车上弹琴,这是何等的时代?很难想象在坦克车里弹琴。



相关文章

  • 三不朽

    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 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

  • 立言以不朽

    “立言不朽”最早出现在《左传》里面。《左传》鲁襄公二十四年载,鲁大夫叔孙豹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

  • [红尘国学]“君子三立”

    文/落幕红尘 君子三立:立德、立功(行)、立言。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原文:“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

  • 文人三不朽/作者:邵明

    ——文人“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 (网上截图) 文人三不朽——指立德、立功、立言。《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 汉字那么美:无问西东(41)

    “立德立言,无问西东”来自清华大学的校歌。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说道:“ 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 “相对永恒的价值”

    三不朽, 指立德、立功、立言。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太上有立德, 其次有立功, 其次有立言, 虽久不废,此...

  • 资质愚钝,见识浅薄,他缘何成为中国第三位圣人?

    何为圣人?《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传之久远,此之谓不朽。”意思是说,人在...

  • 苏轼 | 你过来,我想抱抱你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最初了解“三不朽”是在大学...

  • 《左传》故事--从晏子不死君难看春秋君臣关系

    崔武子见棠姜而美之,遂取(娶)之。庄公通焉。崔子弑之。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中,详细记载了齐庄公因为通奸大臣崔杼夫...

  • 浅议“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在传统儒家的价值观体系中,自古即有“三不朽”之说(《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左传》之两百六十三襄公二十四年 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ypj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