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登上高楼俯视整座城市是在地王大厦,名如其楼,当年就是以地王的身份购得这块地皮。当时的荣耀在其名字上可以窥得一二,一座造价不菲的摩天楼居然叫了这么一个粗俗的名字。当我站在58层的观光走廊,读着壁画中深圳的发展史,感叹时代的发展。这栋楼不会永远当“地王大厦”,旁边的平安楼已经雏形凸显,势必要超过这里,成为深圳的第一高楼。
摩天大楼是一个舶来词,西方国家繁荣富强的标志,建立在城市土地价格的飙升与企业资金的巨额积累。可以说,其中的炫富成分占有重要的比例,这也是目前许多城市争比摩天大楼的数量,比肩世界排名的原因。虽然与我们传统文化的“接地气”格格不入,但资本塑造的审美是相通的,故此,一场摩天大楼活动应运而生。
既然是资本运作,楼宇的问题自然由资本承担,但作为城市的组成部分,产生的问题却要由城市中居住的人来承担。
楼内通勤成本的增加。虽然现在出现了急速电梯,也对不同楼层分类不同的直达电梯,甚至增加电梯的数量,但门厅的大小是一定的,电梯的空间是一定的,其结果是,上下班期间,进出口拥堵,电梯口拥堵。如果说上下班期间,我选择早到晚离,避开人流,中午的就餐时间又如何平衡。
我们可以将资源累加,成就摩天大楼,这座大楼中的人群又如何分散。太阳起降的时间是固定的,上班下班时间也是固定的,大量的办公人员涌出大楼,公交车无法累加起来,周边的道路就是那么宽。出租车,网约车无法启动,招手停成了一盏盏红灯。连地下停车位也成为了稀缺资源,归其原因,再高的楼层也只有三层地下室。致使楼外通勤成本的增加。
餐饮的问题与交通一样。还好,这是个外卖时代,这个“巨型兽”饮食范围从1公里扩展到5公里,但即使如此,依旧是人山人海的场面,而就餐点过后,餐饮市场又是极度的冷清,这对于就餐环境和餐饮的持续发展都是不利的。追其原因,这里缺少居民区,缺少了多样化的发展。
摩天大楼既是资本的发展,也是城市规划的产物,也是现代城市病的缩影。城市是以功能划分,这里是居民区,这里是商务区,这里是科技区,这里是产业区,导致上班,生活,娱乐,居住,完全分开,塑造了通勤时间,也塑造了拥堵现象。
与摩天大楼现象相反的是15分钟都市圈建设,这是两种城市的发展模型,但后者对于管理者需要更高的要求,甚至财政支出。
小城雨田
2020/12/2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