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背景
为什么古代最大的不孝是“无后”?
朱熹在注解孟子的时候分析了孟子说的“不孝有三”,一是“阿意屈从,陷亲于不义”,父母明明做得不对,但还是照着做,这样就把父母陷于不义了;二是家里贫穷,却不去工作挣钱;三是不结婚也不生孩子,这是最大的不孝。
“无后”之所以在古人看来大不孝,是因为古人所处的是一个宗法社会,家国同构,无论是权力还是社会资源都是按照血缘关系来分配的,祭祀祖先是家族最大的仪式,也是国家的重大活动。如果不取无后,以血缘为纽带的家族传承和权力更迭也就中断了,所以说“无后”是最大的不孝。
核心知识点
孟子的养老观:“养志”
养老问题一直是孟子非常重视的,在孟子心中的理想社会里,老人是否能得到很好的对待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五十者可以衣帛”、“七十者可以食肉”是衡量理想社会的重要的维度。
关于养老,孟子认为最重要的是“养志”,赡养老人不仅仅是“养口体”,也就是让他们吃饱穿暖这么简单,因为那样就像是把老人当作动物一样对待了,养老更重要的是尊重老人自己的自由意志。
应用延伸
如何搞好父子间的关系?
父子关系不和睦,一直都是一些家长的老大难题。很多家庭往往都是男孩与母亲的关系很好,但是与父亲之间却总是显得格格不入,那父子之间怎么才能关系和睦呢?
针对这个问题,孟子认为最重要的是“父子之间不相责善”,我们现实中经常出现父子之间相互责备的情况,父亲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家的孩子”,孩子也觉得父亲做得不够好,这样只会让父子间的裂痕越来越大,父子之间不相责善也就是双方不必互相求全责备,互相体谅,修养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26497026/56856c7b14646cb7.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