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贺,字长吉,家在河南富昌县(今河南宜阳)昌谷,后人因此称之为李昌谷。李贺被后世成为“诗鬼”,看他的名号便知道,他的诗名极盛,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齐名。
李贺是唐高祖李渊叔父齐王李亮的后裔,真正的天潢贵胄,然而到了他这一代家道已经没落,父亲李晋肃在世时家庭生活还可以,附近去世后家庭生活非常艰难,李贺有诗句“我在山上舍,一亩嵩硗田”,住在山上,一亩贫瘠只长野草不长庄稼的薄田,这生活的确是够苦了。
李贺早慧,据传七岁便能写诗。韩愈、皇甫湜不相信,去他家的时候让他作诗,一挥而就一首《高轩过》,韩愈、皇甫湜大为惊艳,自此李贺诗名大作。《高轩过》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后人有质疑,最后经朱自清先生考证断为李贺二十岁时候的作品。之所以被附会为李贺七岁时候的作品,原因还是他确实是少年天才,聪颖早慧。
李贺作诗极其勤奋刻苦。他从小便有个习惯,骑驴去野外游览采风,一有灵感便写下来放进诗囊,晚上回家再完善补足。母亲看他如此用功,太过耗费心血,心疼的说:“是儿要当呕出心始已耳!”我这儿子啊,不把心呕出来是不能停了作诗了。李贺自己有诗句“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我日夜苦吟写诗,惊讶的看到有白发飘落。心血耗费之剧是李贺未老先衰。
李贺仕途非常不顺,早年参加过科举考试,然而并未考中。唐朝时有行卷之风,就是参加考试的读书人在考试之前向名士文人投递诗文,先博取名声。在此阶段李贺非常的顺利,他得到了韩愈、皇甫湜等著名诗人的暂时,名声鹊起。
据传,韩愈收到李贺试卷的时候十分疲倦,解开衣带打算休息了。然而,当当看到诗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的时候,立即“掾衣带,命迎之”。重新系上衣带,命人迎接李贺。李贺的诗句却是震撼人心的。
此时的李贺意气风发,信心满满的准备擦家考试了。然而,嫉贤妒能的人什么时候都有,他们放出流言说李贺的父亲名为“李晋肃”,“晋”与“进士”的“进”同音,李贺应当避讳,不能考取进士。
听闻此事,韩愈大感不平,写了一篇文章《讳辩》,“质之于律”、“稽之于典”为李贺辩护,文章里有“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的句子,“父亲名晋肃,儿子不能考取进士,如果父亲名‘仁’,儿子就不能做人了么?”。韩愈大手笔,文章写得是真好,话也说得是真解气。然而那个年代就是那么荒谬,李贺不得不放弃考试返回家乡,这一事件对李贺造成了巨大的打击,对他的早亡也不无影响。
李贺诗的内容很丰富,他少年成名,意气风发,因此他一部分诗是乐观自信积极进取的。“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少年就应当凌云壮志,谁会可怜唉声叹气的你呢?“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一夜之间便可直入云霄千尺高,饱含昂扬进取的激情啊。
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使李贺的诗里有了愤懑和颓废。“自言汉剑当飞去,何事还车载病身?”,不是说要像汉高祖斩蛇的宝剑一样凌空飞去么?怎么拖着病身子坐车回来了呢?“何须问牛马,抛掷任枭卢”,牛马和枭卢指的都是赌具,心灰意冷的李贺打算靠玩色子度日。当然,这种消极颓废只是李贺一时灰心的想法,不是主流。
李贺也有过弃文学武投笔从戎的想法。“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见买若耶溪水剑,明朝归去事猿公”,写文章是无用的,还是学剑吧。“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暴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要披坚执锐上阵杀敌。
李贺的诗批判性很强,针对当时混乱的时局、黑暗的政治生态他深表不满。弄权的宦官、割据的藩镇、荒淫奢侈的权贵,乃至最高统治者皇帝,都没有逃过他犀利的笔。对统治阶级是批判的,对饱受苦难的劳苦大众他确实深深地同情的,《老夫采玉歌》便表达了这种同情。
李贺是很有创新力的诗人,在他之前的诗坛,初唐四杰、陈子昂、李白、杜甫、王维、韩愈、孟浩然、岑参等等大诗人辈出,可谓是群星璀璨。然而,李贺硬是凭着自己独特的风格跻身于诗坛巅峰。
李贺的诗天马行空恣意飞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他的诗鬼气森森,“愿携汉戟招书鬼,休令恨骨填蒿里”,“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
他的诗阴冷湿寒,“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幽兰露,如啼眼”,“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他的诗用词很奇很偏,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郎食鲤鱼尾,妾食猩猩唇”,“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棺费鲍鱼”,这些诗句的用词往往出人意表,但李贺的创新并不是刻意搜求奇文怪字以博人眼球,这些诗的意境都很圆融和谐。
基于李贺这种独特的个性与风格,后人称他为“鬼仙”、“鬼才”、“诗鬼”等,以别于“诗仙”、“诗佛”、“诗圣”,也说明了李贺在诗坛的地位足以和这些大诗人比肩。
然而,最可惜的是,也许是天妒英才,也许真的是呕心沥血耗尽了他的生命,这位不世出的少年天才在年仅27岁的时候就撒手人世了。在历史的长河里,27年转瞬即逝,李贺就像夜空中划过的流星,虽然短暂但是却无比的绚烂。
假如他能多活几十年,那么李贺一定能够为我们留下更多更好的诗句,一定能够绽放更加夺目耀眼的光华。惜哉!哀哉!!痛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