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原生家庭是一个人人格的塑造者。
孩子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要么是爱情的结晶,要么是传宗接代的产物。溺爱是有的,不平等更是有的。把孩子看成自己的私人所有,或许是一种病态的传统。亲情的占有让年轻的孩子更加难去突破父母的庇护伞。
生老病死,我承认,亲人的确是最强大的后盾。有的父母想为孩子规划好一生,有的父母只能保孩子长大,往后人生路途,险恶种种,只能自己去摸索。
为人父母这么大的事,真的还就没有资格证书,没法持证上岗。
和外国相比,中国的父母们会把孩子的一切大事大包大揽,就业娶亲结婚生子买房,凡是能插上一脚的绝不会让孩子来决定,就像他们认为孩子始终是孩子,成不了器。缺少了他们的庇护就一定没有办法风声水起的活着。
房价这么高?没有我们的帮助,你就是幸苦一辈子也不见得有一副居所?
男女比例失衡,没有我们的相亲,你怎么能找到携手一生的伴侣好好过日子?
心是好心,可是不知不觉中,他们控制的欲望就达到了高峰。只要不能如他们所愿的行事,他们的权威就受到了挑战。就会叫嚣着说我们叛逆,说我们“不孝”。当我们把他们当成父母亲人,他们把孩子当成了手下:当我们试着平等地发出声音,他们把这些看成了冲撞。
为何不明白?他们也曾经是一个渴望精神独立自由的孩子,到老却依旧无法摆脱岁月赋予的迂腐。
如果孝顺被树立在人格自由的对立面,也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实际上,我认为一般家庭对于孩子,抚养到十八岁成年就够了。中国的父母总是对孩子特别无私,从而显示出对自己的无情,唯有漫漫岁月摧残后,才惊觉余生没有什么可过的。成人,是一个普通家庭对孩子最大的恩惠。除了身体上的成熟,还必须要有精神的独立。培养孩子成器应该是孩子自己思虑谋划的事。不能奢望文化教育程度低于自己的家长来为自己谋出路。他们的年代,能读书是一件很奢侈的事,这是生而不逢时,不代表他们就该低人一等。正是吃够了文化的苦,他们才会那么努力支持读书。
而年轻人可能看得太多,求而不得的时刻太多,也渐渐失去了热血的天赋。当家里不再能够提供你想要的时候,就不应该被父母束缚,也该逃向外边的世界,去寻求新鲜血液。这点子反抗精神才能开启属于我们的时代。成年的我,更愿意把父母看成上司,这不代表我不爱他们。而是说明我们对他们有独特的依赖,却又有着天生的排斥和利害关系。成年后的我们和他们想要的我们早就不一样了,当成上司尊敬是保全他们的权威,也是时刻警醒自己要独立,要有自己的追求。你给他们的爱,不能单单只靠爱,还要有物质支撑。你也不能完全言听计从了,他们不知道所处的时代早已改头换面。逼迫一个人改变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认知,无疑是残忍的。被时代磨练的事,我们经历就好。
我知,我深知,亲人是跨越茫茫人海的较量者,这份感情无法摆脱,这种矛盾无法避免。既然如此, 我的最最亲近的“上司”,我会依然保持我的热血,会依然和你们较量到底,同时也会牢牢记住对你们的承诺和爱,让自己快点有能力让你们晚年快乐无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