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904292/0495fc7c2c2103be.jpeg)
一件小事,又让我见识了母亲的节俭。
11月9日是姐姐的生日,我给姐姐打电话祝贺她生日。在通话中,姐姐跟我讲到了她6号回乡下老屋的事。
姐姐和大哥一同回去的。到家时,母亲正在台子上的园田里栽油菜。
看到哥姐们回来了,母亲放下手中的活计,从园田里回到了屋里。
因脚上有泥土,母亲坐在厅屋的椅子上换鞋和袜子。早上园田里有露水,一早下地的母亲忙碌了两个多小时了,鞋都打湿了,脚底和边沿都沾上了泥土,露水浸透鞋帮,袜子也全都湿润了。
父母都是八十多的老人了,我们都主张,门口的台子上,让父母不要操劳,再种油菜了。可母亲总说,让它闲荒着怪可惜的,现在我们还能动,慢慢干一点,种点油菜来年收点菜籽换点菜油,够我们吃一年的。
母亲换上了一双鞋和一双袜子,把打湿的鞋和袜子放在院子里台阶上晾干。
姐姐从老屋的台阶上下来,看到了鞋和袜子。
姐姐跟我说,看到鞋,她倒没什么,但看到袜子时,她有些“恼火”。
原来,母亲的袜子早已陈旧了,脚板底都破了几处。母亲把袜子破的地方,用布块缝补着。
很明显,袜子破了后,母亲并没有把它扔掉,而是用零碎的布块填补,一针一线地缝补后,又穿在了脚上。
姐姐先没有说什么,而是不动声响地把这双打补丁的袜子,扔到了门口路边的垃圾桶里。
姐姐返回后,平了平刚才的“恼火”,问母亲:“您没有袜子穿呀?”
母亲回答说有。
“有袜子穿?!那您怎么还把破了的袜子用几块破布补了再穿呀?要是没有袜子穿,我马上到街上给您买一大叠子回来!”姐姐有些“生气”,“一双袜子没多少钱,您看您过得这么过细!”
姐姐并不相信母亲说的有袜子穿,她连问母亲:“您说您有袜子穿,您拿出来给我看。”
“是真的有。说了你还不信。”母亲边笑着说,边到房间里提出了一个塑料袋。
姐姐凑过去,把袋子扒了扒,袋子里一共有十几双袜子。
“您看您,有这么多袜子不穿,还去补破袜子!”姐姐的“生气”劲又上来了,“说句不中听的话。您一直攒着不穿,到有一天您老升天了,这些袜子哪个还要,还不是都要烧成灰!”
“旧了的破了的,补一下都还可以穿,扔了可惜。”母亲不在乎姐姐的“生气”,也不在乎姐姐不中听的话,“好了好了,那双补了的,你扔了就算了。再说,这么多袜子,我一下子也穿不完呀!”
母亲把一袋子袜子又提回到了房间,出来又跟姐姐说:“说到升天,想那么远干啥?等到了那一天再说。所以你们每次说给我们买衣服呀,我都说不要买。人无根,说不定哪天就走了。买多了,也穿不完。”
“该扔的肯定会扔,能穿的肯定还要穿。不可能烂一点,破一点,就不要了,啥东西都去买新的!”母亲继续说,“想想以前,你们哪个没穿过打补丁的衣服?”
“现在不一样了呀?您看看哪个还在穿打补丁的衣服!”
“补丁袜子穿在脚板底,别人也看不见。能穿的还是要穿!”母亲一直坚持自己的观点。
说着,母亲站起身,准备到厨房去忙碌了,还不忘叫姐姐一起去:“不跟你说了。走,我们准备烧中饭火。”
......
母亲把人生看得透透的,把生死也看得明白。她说的“人无根,说不定哪天就突然走了”,对我也说过。
她的节俭,我也有过记忆:母亲的一个“鞋篮子”里,装了不少的零头破块、鞋板样子、针头线脑,平时要用点什么,补点什么,都从它里面可以找到所需的原料。母亲说,这个“鞋篮子”还是当年娘家陪嫁过来的。
母亲一辈子都是节俭生活过来的。你想一下子改变她的做法和想法,还真是不容易。
想想那清贫的岁月里,一大家子人,上有老,下有四小,父母们不节俭,怎么能维持我们一大家人的生活?怎么能供得起我们兄弟们都上学读书?
我跟姐姐说了我的想法。
母亲的节俭品格值得我们学习,想改变她,是不可能的;我们只有尽可能地让母亲在她的余生里,过得好一点,好好享受享受晚年生活;我们尊重母亲的意愿和做法,只要她感到幸福快乐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