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笔记读书、学习、教育历史有意思
晨读:《资治通鉴》[342]清算刘汉赐姓王、讨伐匈奴动干戈

晨读:《资治通鉴》[342]清算刘汉赐姓王、讨伐匈奴动干戈

作者: 大珊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19-07-08 00:27 被阅读16次

匈奴单于曾经因为夏侯藩要求割地的事儿拒绝过汉朝,这回又因为乌桓受汉朝指使不向匈奴纳贡而掳掠它的百姓,结果又在新朝的逼迫下将其放还;于是匈奴与中原政权的矛盾又激化了。再加上换印的事儿,单于对新朝满心怨恨;他派右大且渠(官职)蒲呼卢訾等十多人率领一万多骑兵,以护送被俘乌桓民众的名义,陈兵朔方郡边塞;朔方郡太守赶紧上报朝廷。

王莽任命广新公甄丰为右伯,准备取道西域出兵。车师后国国王须置离得到消息后,对于供给大军的巨额开销和接待工作感到为难,密谋逃亡匈奴;西域都护但钦召见须置离,把他杀了。须置离的哥哥辅国侯狐兰支带领须置离部众两千多人归降匈奴。单于接纳了须置离部众,派兵与狐兰支一道进攻车师后国,杀死后城长(王城司令),打伤西域都护司马;然后带着狐兰支的人马一同撤退回匈奴。

当时戊己校尉刁护生病,书记官陈良、钟带以及司马丞韩玄、右曲候任商几个人商量说:“西域诸国接二连三反叛,匈奴又要大举入侵;我们恐怕性命不保。不如杀死校尉,率领众人投降匈奴。”于是他们杀死了刁护以及他的儿子、兄弟,裹挟戊己校尉手下的官吏、士兵及其家属,一共两千多人投奔匈奴。单于任命陈良、钟带为乌贲都尉。

[点评]

西边与北边都不太平了,但根源还是王莽的狂妄自大惹怒了北边的匈奴。

冬,十一月,立国将军孙建上奏说:“九月辛巳日,陈良、钟带带自称是汉朝的大将军,投奔匈奴。另外本月十二日,一个身份不明的男子挡在我的车前,自称是汉成帝小妾的儿子刘子舆。他扬言:‘刘汉定将恢复,赶快把宫室腾出来!’我把那人抓起来,查明是常安(王莽改长安为常安)县人,姓武名仲。这些人,都逆天违命,大逆不道。前汉刘氏宗庙不应再存于常安城中,所有有封爵为官的前汉刘氏族人应该与汉朝一同废弃。陛下过于仁慈,以致于此事久拖不决。不久前前汉安众侯刘崇等人更是聚众谋反;现在又有一些狂妄狡诈之徒,假托亡汉,犯下夷灭九族的罪行,至今没有停止的迹象。这都是陛下宽宏大量、没有在萌芽状态就将他们及早铲除的缘故。我请求彻底毁弃京师里的前汉刘氏宗庙;罢黜全体刘氏宗族的官职,让他们在家待命。”

王莽说:“同意。嘉新公、国师刘歆应符命而为我的四辅之一,明德侯刘龚、率礼侯刘嘉等三十二人,都能知天命,或者献上天符,或者贡献吉言,或者捕告反虏,都有功勋,刘姓家族中,与这三十二人同一个祖父的,不必撤职,赐姓‘王’。”

只有国师刘歆,因为女儿嫁给王莽的儿子王临,所以不赐姓(继续姓刘)。

定安公太后(王莽的女儿,汉平帝刘衎皇后)自从汉朝被废之后,经常称病不参加朝会;当时她还不满二十岁。王莽对她既敬重又可怜,打算让她改嫁,就把她的封号改为黄皇室主,想使她与前汉一刀两断。王莽派孙建的世子刻意妆扮一番,带着御医前往探视;结果惹得她大怒,无故鞭打身旁的侍从。这回黄皇室主真的病了,不肯起床。王莽不敢再勉强她了。

[点评]

王莽的女儿是汉平帝皇后,新朝建立后,汉末代君主孺子婴被废为定安公,她因此成为定安太后。父亲做了皇帝,她从皇帝的妻子变成了皇帝的女儿。

显然,她不擅长脑筋急转弯,至今都难以接受这个事实。昔日的安汉公突然不安汉了,改篡汉了,汉朝突然兵不血刃成了新朝,沧海变成桑田了,此诚为天地之间一大变局。这的确不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理解得了的,她唯一的选择就是逃避现实。

王莽这个卧病在床的女儿,却意外地引发了一场大屠杀,这是后话。

王莽仗着国库充盈,想要在匈奴面前立威。他改称匈奴单于为“降奴服于”,诏令派立国将军孙建率领十二位将军分道并出,以武力胁迫匈奴屈服。五威将军苗訢、虎贲将军王况从五原郡出兵;厌难将军陈钦、震狄将军王巡从云中郡出兵;振武将军王嘉、平狄将军王萌从代郡出兵;相威将军李棽、镇远将军李翁从西河郡出兵;诛貉将军杨俊、讨秽将军严尤从渔阳郡出兵;奋武将军王骏、定胡将军王晏从张掖郡出兵。另外还有偏裨将校一百八十人。招募天下囚徒、壮丁、军卒,总计三十万人,让他们从沿海、江南、江淮转运军服、兵器、粮草到北部边境。朝廷的使者乘坐着驿车,往来督促,一切按照军兴法(战时法令制度)从事。

作战计划是:先期抵达的,屯驻在边郡,等大军全部到齐,军备物资齐备,然后同时出击,穷追匈奴,一直把他们撵到丁令(贝加尔湖),然后将匈奴国土人民分为十五份,立呼韩邪子孙十五人分别担任单于。

[点评]

匈奴六十多年来,与汉朝一直和好,即使王莽篡政,他与新朝之间还没有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而王莽耍些小聪明小把戏,重新点燃与匈奴的战火,既很无谓,也有些无厘头。

王莽在平定东郡太守翟义造反后,信心爆棚。他以为,原来打仗也就那么回事儿啊,只要我天朝大军一出,敌虏自然灰飞烟灭。因此,他的眼中只有呼韩邪单于到长安朝觐汉宣帝低眉顺眼的怂样,断然看不到当年武帝与匈奴交战三十余年,那战场上的累累白骨,和战场下的易子而食。

华杉评论说:

“莽恃府库之富”,司马光一句话就点题了,国库有钱!

身怀利器,杀心自起,府库充足,就想扩张。和企业一样,有钱好犯错。汉武帝如此,王莽也如此。而王莽更有甚之者,就是他得位不正,知道天下人不服,就更要立威,建立盖世功勋,对外发动战争,匈奴不幸成了他的选择对象。

但是,《孙子兵法》开篇就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战争是大凶之事,是潘多拉的魔盒,一旦打开,就是生死存亡。

所以兵法首先不是战法,而是不战之法;不是战胜之法,而是不战之法。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首先是“不战”,不是“屈人”,即便我比别人强大,我委屈一下自己,不战就行,这就是西汉政府历代对匈奴的政策。为什么呢?因为战争除了风险,还有巨大的成本,更何况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哪有穿鞋的没事为了立威,去找光脚的打仗呢?汉武帝把仗都打赢了,但是国库和民间财富全部被他打破产了,在他的任上,中国人非正常死亡一半,他死的时候,全国人口只有他登基时的一半,这就是战争的可怕。

《孙子兵法》说:“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出动十万军队,全国服务于军队后勤,不能从事农耕的,要七十万家。王莽出动三十万军队,全国就要二百一十万户家庭全职服务于军事行动。

《孙子兵法》说:“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于师者贵买,贵买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矢弩。戟楯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战争让国家贫困的主要原因不在战斗,首先在于长途运输,几百万人投入后勤运输,全国人民都搞穷了。然后呢,就是“近于师则贵买”,三十万大军,驻扎在一个小地方,马上物价沸腾,当地百姓瞬间就被掏空了。政府没钱了,就急于“丘役”,就是加税,加税的结果,就是全国民间财富干掉70%,国家财政消耗60%。再接着打,就国破民疲,全没了。

这些道理,书上都有,历史案例,汉武帝殷鉴不远,王莽饱读经史,他当然都知道。但是,管理心理学讲“成功人士的过分自信”,总觉得“我和他们不一样”,“这回和以前不一样”,就走上他们的老路了,而结果呢,自己干下来还远远不如前人。

人们总是高估了自己所处时代的变革,不知道这时代不过也是历史周期中反复循环的一点小小涟漪,王莽发动匈奴战争,后面的发展我们就会看到,和历史写下的标准剧本一模一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晨读:《资治通鉴》[342]清算刘汉赐姓王、讨伐匈奴动干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cbih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