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转头空,未转头皆是梦

作者: 吉山比尔 | 来源:发表于2021-01-16 07:49 被阅读0次

人生一场梦,万事转头皆是空。《心经》有云:“五蕴皆空。”红尘滚滚,看似繁华喧嚣的世界,最后皆是归于寂静与空无。

一些相识,似如天意的安排,本来平行而进的路线,只因为你的一个转头,亦或一个不经意的吟唱,便有了两人淡如水的神交。没有丝毫的刻意,没有过多的安排,无关身份,不关年龄,两人便有了君子兮兮相惜。

嘉祐二年,苏轼赴京赶考之时,主考官是大名鼎鼎的欧阳修。欧阳修不喜内容空洞,修辞华丽的雕饰之作,他更喜欢拙扑素雅,自然简单的文风。

欧阳修请诗人梅圣俞阅卷,梅阅此文后以为有“孟轲之风”,荐于欧阳修。不禁大为赞赏,连连叫绝。此篇文章,文笔流畅一气呵成,忠心治国之情洋溢,见解深入而透彻,当为罕见佳作。欧阳修阅卷至此,对作者顿生爱惜之心,大呼道:"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意思是这样的青年才俊,真是该让他出榜于人头地啊。此后便有了成语“出人头地”。

他俩认为此文上乘,可能是曾巩作的,欧阳修为了避嫌不敢定为第一,遂降为第二。待到发榜之时,欧阳修才知道文章作者乃是苏轼。知道实情之后,欧阳修后悔不已,交往中,苏轼却没有一点的计较与不满之情。欧阳修对苏轼喜爱有加,收苏轼为弟子。

《刑赏忠抄厚之至论》还有一段佳话。说欧阳修对《刑赏忠抄厚之至论》文中所举尧与皋陶的对刑法的互相制约的例证,不知其出处,待苏轼拜见问他,苏轼笑道:“想当然耳”。竟是他捏造出来哄骗试官的,欧阳修倒是也不介意。实际所引事例出于《礼记·文王世子》,是周公的事例。苏轼临考时误记为尧的事了。

一句“想当然耳”足以说明苏轼的率性,灵动与真诚,一句“想当然耳”没有引来老师欧阳修的任何不满,也足见欧阳修的人格魅力。

就这样,因为一篇文章,因为苏轼的才气,苏轼与欧阳修便有了师徒之情。虽是日后在一块的时光不够太多,没有任何减少他们之间的情分,反而愈久弥新,更加的浓厚,更加的深沉。

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由徐州调往湖州任职,途径扬州。他这是第三次来到平山堂。平山堂位于扬州西北的大明寺侧,乃欧阳修于庆历八年任职知扬州时所建。是年,距苏轼和其恩师欧阳修最后一次见面已达九年,而欧阳修也已逝世八年。适逢自己政治路途不顺,处境艰难,苏轼为重游故地,想起恩师,情感万千,思虑波荡,便写下了这篇尊师重道典范的《西江月.平山堂》。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第三次来到老师修建的平山堂,禁不住回想往昔,却是半生在悄无声息之中过去。这半生走过的是如此匆忙,是如此的惊鸿一瞥,似如弹指声中过去一般。十年,已经十年没有见到自己的老师了,但墙上他的墨迹,仍是那样犹如龙飞蛇舞,恣意挥动,似乎在描绘着老师题字之时的情景。

那些壁墙上的字词,似乎每一笔画中,都显现着老师您的思想与精神;一幅字词便犹如老师您的画像,让我总想起第一次拜见您的画面。

我在此悼念文章太守,我的老师欧阳修。对面传来了“杨柳春风”的歌声,这正是老师所作,人已去,仅仅留下所作的诗词,供人咏唱。不知道,太守您是否还能听到,不知道老师您,还记得我们曾经的往昔。

白居易诗云:“百年随手过,万事转头空”。我想说,莫说人死后万事皆空,纵然是活在世上,也不过是一场梦!

读“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是梦。”一句,读的遍数多了,总是让我体味到浓浓的禅意,更是看到了老庄的身影。人死后定是万事皆空,人活在这个世上,又有多少的永恒与永远,又会多少的不变与永固。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又有多少人生能够做主,又有多少岁月可以左右。

人不过一叶浮萍,漂浮随流无自主;人不过一片落叶,何方安处无选择。人生,浮萍,落叶,亦不过都是一场梦,看不到一点的真实,梦醒时刻,皆幻化为空,空空人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万事转头空,未转头皆是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cfga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