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忆承包的土地今年亩产620公斤,第二部小说也顺利杀青,而且理财账户里也有了十多万的份额,短短4年的时间她是怎么做到的?
征服土地
晓忆刚刚办理了退休手续,团场迎来了土地承包的变革,不但免除了上交管理费,承包土地还有补贴,自然要平均承包定额了。
一直在连队挂靠工龄的小芳突然分到一份土地,而且是70亩的定额,有点手足无措,就委托晓忆帮忙去丈量土地,领取土地证,自然承包权也委托给晓忆处理。
在农区工作这么多年,对土地并不陌生,况且先生工作的点也在这个连队,除了到场部开会、搞化验,多半时间还在连队。
思前想后,晓忆决定自己承包这份土地。既可以增加收入,又能陪着先生,何乐而不为呢?
这里的气候冬冷夏凉,每年只能耕种一季小麦作物,四月份播种,五、六、七月份田间管理,八月份休息,九月份秋收,然后就是漫长的冬休。
第一年晓忆和一部分承包户一样选择了2038品种,播种后雇人管理,重活雇工干,晓忆做一些辅助工作,比如算播种量、滴水的时间、肥料控制等等。
前期小麦长势还算正常,用飞行器灭过燕麦和苦苦菜以后,这块碱性土地的劣势就显现出来了——特别适合野草大蓟的生长!滴过第三次水以后,大蓟的生长环境满足了需要,空前嚣张,满地都是大蓟的身影,还开了紫红色的花朵。
小麦怎能和大蓟比美?大蓟争夺了营养,秋收时节,产量自然不尽人意,亩产只有490公斤,除了给小芳租金,忙乎6个月,晓忆土地的收入,只满足了当年冬肉自由(牛肉、马肉、羊肉)。
第二年播种的时候,晓忆使用了腐殖酸二胺当底肥,有效中和了土地的碱性,出苗率有了提升。
滴完第一次水肥,大蓟们迅速露出了幼芽,这一次晓忆可没有惯着他们,而是提前准备了大蓟的克星,亲自背着电喷雾器人工除草,整整用了6个下午,背了36桶药水,把大蓟们扼杀在萌芽状态。虽然后期依然有生命力顽强的大蓟后代茁壮成长起来,但没有了气候。
秋收的时候,大蓟的身影寥寥无几,依然摇曳生辉,这让晓忆如鲠在喉,心想:等着吧,我有办法收拾你们!
这一年亩产达到了550公斤,亩产增长60公斤,共计4200公斤,收入也上了一个小台阶。
事不过三,晓忆管理土地越来越有经验,2022年因国际形势使然,小麦价格飙升从2.8元/公斤到3.08元/公斤,自然晓忆也和大多数同事们一样迎来了一个小丰收。
今年呢?由于天气的原因,播种比往年晚了15天,晓忆听从种地行家的建议:施足底肥,加大播种量!
晓忆索性播了两遍种子,增肌密度。
雇工是关系不错的老乡,工作认真,种地经验丰富,晓忆的土地前期长势良好。
后期的叶面肥同时跟进,每亩成本增加60元,好多人家觉得浪费,晓忆果断跟进三次叶面肥,最后一次又添加了杀虫剂,小麦长势根壮麦穗头大,颗粒饱满。
毕竟晓忆承包的这块土地属于三等地碱性大,需要投入的成本也大,又是也许种地,和其他同事管理的土地产量有一些差别,但是今年620公斤的单产也算是极限了。
起码这4年中 ,晓忆承包的土地在她精心管理、科学施肥的条件下,产量都在稳中有升,已经很满足了。
积累文字
晓忆第一份工作是三尺讲台,是她喜欢的工作,可是后来因工作调动与三尺讲台失之交臂,成为了她半生的遗憾。
不过这么多年,晓忆阅读的习惯不曾改变,从刚开始有什么读什么,到后来能买到什么就读什么,在到电子阅读,选择余地特别大。
阅读量增加,积累的读书笔记也不少,于是晓忆退休以后闲暇时间多了,就开始了在自媒体平台上码字生涯。
第一个平台是某条上,写个问答,发个微头条,图文掌握不住方向,偶尔费力码一篇而已,锁定了情感领域的大方向,每天乐此不彼。
7个月以后,晓忆的账号积累了1000粉丝,开通了收益,每天就有几毛、几块的收益,满足电话费自由了。
就在晓忆在某条游逛的时候,在写作学习班老师的分享中,晓忆了解到了更多的码字平台,她尝试过好几个平台,最终在简书安家落户,源于简书平台的包容性,不要求领域垂直,随心写作,适合练笔。
由于有了几个月的码字经验,晓忆在简书码字就没有那么困难,很快了解了平台的调性,开了几个文集分门别类收纳自己的文字!有写作经验、读书笔记、生活随笔、情感分享等等,文字不再凌乱,有了各自的归宿。
晓忆在简书平台日更的时候,有意参加平台的征文活动,被收录不但有100贝的奖励,还有被平台认可,更多的人见到了自己的文字。
在简书平台日更到365天的时候,晓忆遇到了写作路上的领路人——长篇小说写作的“触手怪”!并加入了她的文学群,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友友们一起在文字的海洋里遨游。
一段时间后,晓忆有点膨胀,不再满足于每天碎碎念和感情分享,而是尝试着书写系列文,并且一发而不可收,《成长路上不孤单》、《那年那月》、《父亲和他的兄弟们》、《铁杆兄弟》、《解忧杂货铺》等十几部系列文就按时间顺序出炉了。
最长的9.7万字,最短的只有3万字,这对晓忆来说就是一个极大的突破。
能顺利写出9.7万字的系列文,能不能再写长一点呢?
晓忆挑战自己又开始了新征程,《逆袭》就开篇了。原计划50个章节,10万字以上就满足。
可是书写的过程中,没有大纲,晓忆就按照心中的那根时间轴一直往前推进,中间小插曲不断,啰嗦到最后,竟然100章,数量也达到了23万字。
这给了晓忆极大的鼓舞,《拯救》和《军垦岁月》同时开篇。
这一次推进的速度比较慢,《军垦岁月》是纪实内容,更新的过程中一边写一边要查阅资料;而《拯救》的主人公有原型,根据事态的发展记录,也不能跑在事实的前面吧!
持续推进这两个系列剧的时候,群里推出了当日出题,挑战单篇3000字的活动,晓忆毫不犹豫地参加挑战,而且把每天的主题写成了故事文,投简书平台的故事和短篇小说专题,基本上都能被收录。
虽然最近几个月某条流量不给力,晓忆也没有断更,每天随手写个微头条,给情绪一个宣泄的出口。
积累份额
那个大家记忆尤新的春节,晓忆飞到孩子身边陪她过春节,本打算正月初七就返回家乡,却没有想到“被留下”了。和孩子合租的那个女孩子初四提前返回的,从此晓忆成了两个孩子的专职炊事员。
孩子们居家办公的时候,晓忆主动退到餐桌旁在网上遨游,看资讯、打游戏、偶尔敲一篇短文。
不能随意外出,蜗居家里,除了吃饭、睡觉,各忙各的。
听着孩子们讨论大盘直线下降,是入手的好机会,晓忆对基金略有了解,但没有入手,这个节点,在孩子们的指导下,晓忆在支付宝和天天基金上开了两个账户,实施周定投,让资金缓慢入场。
为了积累一些理财经验,晓忆除了阅读这方面的书籍,又在某乎上搜索理财的知识点,平台顺势给推荐这方面的问答。久而久之,晓忆也有分享自己理念的想法,于是开启了问答模式,无论早晚,每天都去写一个几百字的问答。
坚持三年多,晓忆竟然写了1350条问答,等级也到了第九级。
购买基金的第一年,央妈放水救市,晓忆定投的几万元份额歪打正着也有了4千元的收益。
第二年大盘横盘震荡,年底不亏不赢,打个平手。
第三年大盘跌破3000点,一路阴跌,晓忆账户的收益全部回吐,还烧到了本金。不割肉,亏损的只是账户上的数字;要是忍痛割肉,就会形成实质性的亏损。晓忆没有割肉,一如既往地定投,每月定投两千元,影响不到生活,权当给自己存点养老备用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