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心灵温暖的港湾,也是彼此的庇护所。
立场不同,对错便有分别。家是一个整体,各自站在自己的一方考虑问题,便有两方;站在双方的角度看问题,便只有一个立场,这样,家才是一个整体。
你是要你认为的对错,还是想要一段良好的夫妻关系?是想要你认为的对错,还是想要事情“有效果”。这两个只能选一个,哪个更重要,由你自己决定。
婚姻是两个人生活在一起,如果没有做好放弃一些自己的想法,并接受一些与自己不同想法的人,TA的婚姻状况不会好。
因为世界上没有哪两个人对凡事的看法都是一致的。
“坚持我是对的”的信念,想赢的心态是好的,但每件事都想赢,事事都想争个对错,周围的人就受不了了。
这种状况的形成,来源于小时候原生家庭的影响,父母之间的行为模式就是争对错,争输赢,就是不搞赢不罢休,甚至是搞赢了都不罢休。这样的家庭环境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人,就会自然习得并复制原生家庭里争对错,“坚持我是对的”的这种行为模式。
形成这种状况的第二个原因是不懂沟通,不懂得夫妻之间如何沟通交流。
良好沟通交流的基石是平等,夫妻双方两个人都同意才能组建家庭,走进婚姻,两个人对家庭而言,缺一不可,同等重要。
这个平等是位置上的平等,一切有效的沟通交流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
一旦有一方表现出高人一等,并以此操控对方,必然会出现反操控。
可能是直接的反击,指责,否定,也可能是比较隐晦的方式,拖延,找借口,或者把事情办坏。这些可能是意识层面的,也可能意识层面不知道,潜意识让TA这么做,潜意识总是保护自己的。
“我是对的”的潜台词是什么,“我是对的,你是错的。” 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我的位置比你高,我可以否定你,指责你,操控你。
有操控就必然有反操控。操控和反操控会形成什么呢,内耗,家庭里满满的能量没有用在共同建设美好的家园和未来上,而是消耗在了彼此的对错中。
所以,平等之上的沟通很重要。
坚持 我是对的,是自我跟外部世界并没有达成良好互动的表现,在TA的世界里,只有TA自己,看不到其他人的存在,“我”就是全世界,所有的外部世界有一点风吹草动都跟“我”有关,都是“我”造成的,外部世界必须在“我”的掌控之中,这样“我”才有安全感,这样“我”的安全感才是足的。
外部世界的活动一旦跟“我”想的不一样,就感觉是自己的安全感受到了侵犯,而“我是对的”,可以很好的帮助“我”建立“我”的安全感,很好的维护“我”所投射的外部世界。
一个人的成长,要经历3个阶段,一元关系阶段,在生命的早期,与母亲或重要抚养人一起形成了一元关系,也可以叫做共生关系,这一时期,孩子视母亲为自己一体,母亲就是TA,TA就是母亲,TA想要的母亲都会帮TA满足,这是一元关系。
二元关系即“我”和“你”的关系。“我”指自己,“你”指客体,外部世界。早期的雏形是个体和母亲的关系。当个体既能够在关系中接受“你”的好,同时也能够接受“你”的坏的时候,就形成了二元关系。
但二元关系过于紧张和绷紧,张力不够大。所以也同时需要三元关系。当个体把关系中的坏投射到“TA”。就是“我”和“你”都是好的,只有TA是坏的。当关系中的“坏”会被TA接纳。个体看到TA是善意的,个体既可以接受三元关系当中的好,也能够接受关系当中的坏。这个三元关系就发展好了。
家庭里的孩子,母亲,父亲。构成了三元关系的雏形,孩子先和母亲建立好一元关系,二元关系,最后再跟父亲建立好三元关系。
那这个孩子跟外界事物的沟通,人际交往等就会有一个良性的循环和发展。
“坚持我是对的”的人,他的关系成长阶段还仍然停留在一元关系里,甚至没法建立二元关系。把对方视为与自己共生的,同时无法接受对方身上的“坏”,因为那代表着自己的“坏”。
丈夫和妻子是大人,也是父母的孩子,没有成长好,心智不够成熟的人,走进婚姻里就是带着雷在走。
没有解决的问题会带进现有的关系里,一直呈现,直到被看见,被觉察。
对和错不重要,关系才最重要。
婚姻和恋爱不同,谈恋爱轻松浪漫,看到的都是对方好的一面,婚姻里,面对的更多的是日常的琐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也会看到对方的不符合自己期待的地方。
世上没有完美的伴侣,就像没有完美的自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受伴侣的不完美。
哪怕对方没有做到你想要的最好,可以适当降低标准,只要达到了最低期待,只要TA的发心是好的,就接受。这是给对方爱和空间的表现。
婚姻里大多数人关注的是对方这个事应该怎么做,而忽略了这个人是什么样的。
而重要的是,彼此可以互相看到对方,看到这个人本身是什么样的,看到对方的爱和情绪,爱其如是。[/cp]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