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5月25日,心理健康节。今日的课堂内容正好是什么是健康?健康包含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好的社会适应性。初中的学生也正处在心理建设期,懵懂的世界,懵懂的自己。
在学生摸爬滚打过程中,父母、老师的任务不是替孩子去达到目的,而是要作为孩子情感体验的容器,时刻稳稳托住孩子的挫败感。
自信,源于学生在每一件小事上不断获得掌控感的体验。信心是学生内心坚信他有能力做成某件事。
如何传递给学生这种信念呢?李松蔚老师告诉我们一些技巧:
自我负责式沟通:
错误示范:这有什么好紧张的?勇敢一点!
正确示范:想一想紧张的时候你可以怎么做?
例外沟通:
错误示范:你就是太内向,说话总是这么小声。
正确示范:我发现你对熟悉的人说话很大声,跟不熟的人很小声。
共情式沟通:
错误示范:好了好了,不痛了。
正确示范:摔到这里了,真的很痛啊。
每一句简单的话语,都可以拉近我们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不断帮学生催生出面对世界、面对困难的能力和勇气。
![](https://img.haomeiwen.com/i15552198/cf57bcf29dc7bada.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