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过年真热闹啊!
我家人虽不多,只有小三口-爸妈和我,但家里的年味照样很浓。
年三十,一大早就会全家总动员,我和爸爸负责大扫除、贴春联,妈妈负责准备晚上的大餐。
大扫除是真的大扫除,彻彻底底,不放过家里每个犄角旮旯。
我妈说:“年三十是绝不能睡懒觉的,不然一年都会变懒,变懒就会没饭吃。”
我妈总是对的。
上小学后,擦窗户的活每年基本上都是交给我干的,而我也极其负责,用揉成一团的废报纸把窗玻璃内外擦得光可鉴人。
我妈还说了,房间打扫得越干净,新年会越顺利。年三十在我记忆中就是“劳动节”,好在劳累一天之后可以坐下来细细品尝我妈做的大餐,觉得还是很值的。
吃年夜饭是很幸福的事,满满一桌菜,真的不知道先从哪里下筷子好。平常我们每顿也就两三个菜,年夜饭我妈不弄它八九个大菜感觉就不是过年。
这么多菜哪里吃得完呢?吃不完就对了,年年有余才好嘛。因为这个风俗,年三十之后我们都得吃剩菜,要吃好几顿。
现在看来这样的吃法似乎不健康,但是一年难得弄这么一次,也就无所谓了。
吃完年夜饭,全家一起看《春晚》是这个节目开播并火了之后每年必做的事,但如今的我更怀念一家人围着铁炉子,看报纸、听收音机里的广播、嗑瓜子闲聊的时分,起码每个人彼此关注着,沒有将目光转向电视机,也不关心电视机里与我们本不相干的其他人的生活。
小时候,年味的浓还体现在此起彼伏的炮竹声响,待到跨年时分,那一瞬间满世界如雷的轰响,别说是赶走“年”这头怪兽了,便是我们自己,也会惊得跳起。
然后,在电光火石、硝烟弥漫之中,一家人彼此拥抱,互道“新年快乐!”这辞旧迎新的一幕,多么激动人心!
可惜,后来因为环保原因,不许燃放鞭炮了,这种轰轰烈烈的仪式感便消失了。
过新年,穿新衣,讨红包,吃香喝辣,亲朋好友相聚,......这一切,在一个物质不是很丰富的年代,简直就是一个物质加精神的饕餮盛宴,这样的春节,让人怎么不爱?
很庆幸,我曾经历过这个贪穷的时代,它让我倍加珍惜那些如春节般不多的心灵丰盛的节日,也让我十分感慨如今这每天都像过年但一切索然无味的精神洪荒时期。
有时候,得与失、贫与富就是以这种神不知鬼不觉的方式在默默发生转化。
今昔对比,忍不住又回想起某年春节,在我老家贵阳,政府为了让老百姓高兴,特地在大年三十为全城百姓鸣放礼花的情景。
那个晚上,真的是万人空巷啊,我也和家人、邻居们爬上房顶,心情激动地久久观看那火树银花的不眠夜空。
那溢彩流光的夜,至今仍在我心中时不时闪烁着,无比美丽。
#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
活动传送门:https://www.jianshu.com/p/ee05f7eff67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