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去接触一个人或一群人时,你一开始看到的其实只是他(们)的角色。
1、什么是集体?
集体其实就是一堆角色。
我们从小的教育其实就是角色化教育,而角色化教育的目的就是训练你成为我需要的那个角色。
当我们都被角色训练好,收敛自我,钻进一个同质化的壳里,我们就成为了一个集体。这群钻进了同质化壳里的人,就会呈现出一种集体人格。
你要成为好学生,好学生是角色;你要成为好妈妈,好妈妈是角色。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妇,这些都是角色。
在这些角色里,你是什么样的人,你的感受是什么,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角色要求你成为什么样子。
2、集体人格是怎么形成的?
换而言之,我们是怎么被训练成为角色的?
以训练一只听话的、不随处小便的狗狗为例:
- 确定目标:树立观念,不能随便尿尿,只能尿在垫子上
- 建立恐惧的边界:没有做希望的事情就会被呵斥,甚至惩罚
- 放入清晰的标的:明确什么是正确的动作,对狗狗而言是尿在垫子上
- 给予红利,让它产生路径依赖:尿在垫子上就会被奖励
- 重复重复重复:重复是动作的关键,重复可以树立榜样
为什么要训练?为了便于管理。
我们从小受的教育,工作后所受的培训,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便于被管理。
3、产品经理应该如何看待角色?
产品经理尽可能不要去使用“应该”这个词,不要限于角色化框架去推断用户的想法,不要代替用户做选择。
好的用户体验,目标就是做到自然。自然和角色化是相反的两个词。
很多新手产品经理已经习惯了角色化思考,放弃了对一个真实、完整、鲜活的人的观察和接纳。
而人只有在压力非常大的情况下,才会去扮演角色。除非你能给他的压力非常到位,否则就不要对他做角色化预期。
如果你是想做一个能让用户放松使用的产品,或者你想要和一个人拥有轻松惬意的亲密关系,那你为什么要给对方那么大的压力,让对方扮演你所期望的角色呢?
所以,基于角色化预期其实很难和人互动。优秀的产品经理需要拥有去角色化思考的能力,基于此去研究用户的行为。
4、集体人格
钉钉:反人性的产品。但因为它是给集体做产品,而集体人格就是反人性的。
如果产品的使用对象是“个体”,那你必须要抛开对个体角色化的刻板想象,而把对方当做一个完整的、鲜活的人,去做用户研究。
但如果产品的使用对象是一个特定的集体,那么其实你应该充分研究这个集体的集体人格、共同记忆和核心观念。
5、本讲小结
人是因为训练和压力才成为角色的,而集体就是角色的聚集。
如果你想做一个好的产品经理,那么首先要学的就是通过“去角色化”来研究真实的用户,而不是用“应该”来臆测用户的行为。
如果你希望用户在很放松的情况下,毫无压力地、自然地使用你的产品,那么你就要放弃对人的理想化、角色化预期,去认识并接纳那个真实的鲜活的人。
角色化生存就是我们真实的生存处理,但只有去角色化地认识、沟通、交互,你才能得到真正的感情。
6、课后作业
角色化生存,基本上是我们现代人生存的真实情况,即是方便,也是痛点。
(1)你觉得自己是不是擅长角色化生存,或者擅长把别人训练成角色?
角色化生存:
-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 我觉得我的成长很“角色化”。从小到大的成长,都是按照比较标准的“好学生”模式成长;
- 也比较清楚自己在不同角色下应该呈现的状态/模式;
- 但因为成长的路线很正规,也会很羡慕可以脱离框架,自由生长的人;
- 同时有时候也希望可以忽视角色扮演,以“真我”的状态去面对其他人。
把别人训练成角色:
- 社团工作负责新媒体运营时,去以统一的标准要求推送的排版,是不是也是一个角色化的过程?
- 对于一个leader而言,把他人训练成角色似乎很有必要。
(2)你能够去角色化地和别人建立真实的交流吗?
- 同理心,换位思考;努力理解,不强求。
- 在一些比较正式/学术的场合,会很角色化地去和别人交流;
- 在生活中,也难免会处于角色化交流的情况,在自己塑造的外向/开朗/正能量等等的角色下去交流
- 而对于很亲近的人,就会很自然地“去角色化”,真实的交流,真实的相处。
7、一点思考
(1)产品使用对象:“个体”与集体
问题描述:“如果你的产品使用的对象是一个‘个体’”,这个加引号的个体,是指一个人还是多个不同的人,即区分个体和集体的依据,是否根据独立使用产品而言?如果说人是因为训练和压力而成为考研备考者,那么是否可以说考研大军就是考研备考者的聚集?那一款针对考研备考的课程产品是针对“个体”还是集体呢?
梁宁老师答:产品是“用户驱动”。我们需要研究的就是用户动力。所以你需要判断,用户的动力,是来自自己内心的驱动,还是外部的角色化压强。比如,玩微信,一定是内心驱动;考研一定是角色化压强,所以是集体。
(2)ToB和ToC产品
- ToB的产品就是要总结出某个职场角色所面临的愉悦或恐惧,然后在产品中设定规则,以帮助这个集体角色的工作,或许是提高效率,或许是降低成本
- ToC的产品更多是要在去角色化后,再谈用户需求,谈如何满足用户潜意识下的痛点、痒点和爽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