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安祥禅耕云导师《安祥集》简友广场摄影
参禅最契机、最稳妥的方法是什么?什么?

参禅最契机、最稳妥的方法是什么?什么?

作者: 安祥之音 | 来源:发表于2023-08-23 08:11 被阅读0次

    最后一个问题,有很多人问我:“参禅最契机、最稳妥的方法是什么?”我告诉各位:“是观心。”

    有些人根本是门外汉,他说:“观心是古老的禅,达摩祖师那几代才观心。到了唐朝中叶以后,一花五叶,只见棒喝交驰,击石火、闪电光,举拂、擎拳、瞪目、竖指……,那些才真够奇特、奥妙,也才是禅的独特风格。至于观心一法,实在是卑之无甚高论,太古板、太简单,那不是禅。”像这种知见的人,永劫不会开悟。

    不必说各位开悟、见性了,如果你真正看懂了那些禅籍,就该知道达摩大师当初传法给二祖后,想印证二祖的境地,二祖运用了种种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尽在说心、说性,说了一大堆,达摩大师都不置可否,说:“你这些玩意等于没讲”,因为他要的是你见性,不是要你的分别心和知解,要的是你摩诃般若的现量,而对于表层意识的闲知解,并不认可。

    直到二祖说:“我现在已息诸缘。”达摩祖师问:“是不是断灭呢?(意思说是不是无记、没有知觉,跟死人一样?)”二祖说:“没有无记,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不是死人,只是无念,不是不觉。”然后初祖才印可说:“如是、如是,只此是诸佛所传心印,善自护持。”

    我请教各位:“如果二祖当初不观心,怎么知道已息诸缘?他若不察知自己的心态,又怎么知道并不断灭?”我们再看看《六祖坛经》,惠明为了夺取衣钵追赶六祖,因为他是武将出身,当然跑步要比一般和尚高明,别人远落在后面,他第一个先追到。六祖对他说:“衣钵表信,只是法统的征信,可以力争吗?”惠明用手提也提不动,然后见风转舵地说:“我不是为衣钵,我是为求法来的。”六祖说:“你既然为法来,现在坐在那里,善恶都莫思量,好的、坏的你都别想。”调心调了半天,六祖在旁边观察,发现他的心态到达有心无念的时候,说道:“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哪个是明上座的本来面目?”

    惠明一听,恍然大悟,感动得痛哭流涕。他说:“我在黄梅几年,不知道本来面目,现在行者(没有出家受戒,他只是一个烧火的工人,寺里的工人就叫行者)就是我的师父啊!”六祖说:“不必客气啦!我们都是五祖的弟子,你不能这样啊!”不过惠明还是认他为师,把名字改成道明。试想,离开心态,什么是禅?

    再说六祖从五祖开悟后,五祖以《金刚经》为六祖印证心态,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六祖遂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若不观心,怎么知道本自清净?怎么知道本自具足?

    五祖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试问:“不观心如何‘识心达本源’?难道是向外觅佛法吗?”《证道歌》说:“但得本,莫愁末”──只要你认识本心,那些枝枝节节、神通妙用都会次第发露出来的。

    我们常说“保任”,保任个什么?说“管带”,怎么个管带法?也只是要你在待人接物、语默动静之际,要留意自己的心态。显然所谓“管带”,不就是秒秒观心吗?若不观心,请问你怎么管带?

    说到“照顾脚下”,则又低头看水沟,其实它的意思是“提醒你照顾自己的心态,不要被外物换去了所保任的心态”。倘若连这句话都不会,妄议“观心不是禅”,那才真是荒谬绝伦。可知唯有观心,才是修禅最稳妥、最殊胜的方便法门。

    大家也知道禅宗有个野鸭子公案。百丈随侍马祖散步,前面一群野鸭子飞过,马祖问:“是什么?”百丈说:“野鸭子。”马祖又问:“到哪里去了?”百丈答:“飞过去了。”于是马祖把他的鼻子用力捏,百丈痛得大叫。马祖道:“你再说飞过去了!”百丈有省。有什么省?省的只是不该离心外观,不觉“心为物转”。很显然马祖是在纠正百丈不观心而观野鸭子。

    佛学有一个专用的名称叫做“内学”,又称“内明”。内明个什么?曰:“明自本心,见自本性”。若不观心,如何明心?不观到本心绽现,如何见性?

    当知唯有观心才是禅宗的不二法门、禅宗的真血脉。离开观心,就没有什么叫做“保任”,就没有什么叫做“管带”,也没有你学禅的入手处。如果成天把公案背来背去、解来解去,俨然是在埋没祖师心,与禅有什么交涉?有些人专务解释公案,什么拈古啊!评唱啊!古人讲的话,我们不懂,他唱的比古人讲的更晦涩。有的时候我们看古人的话,还可以明白一半,经他这一评唱,我们对那一半也糊涂了。运用这种方法,不但是浪费时间,也浪费了生命,驴年能够开悟!

    我们常说“观心可以入禅”,不是一种推断,而是一种实证。禅学研究会成立两年,明心见性者大有人在。我昨天还跟人家说笑话,说:“虽然我们不能转物,但我们可以改变物质的结构式”,这虽然是个笑话,但确有太多举不胜举的实例,足可证明“观心才是禅的最佳方便法门”。

    南岳怀让大师在六祖身边追随了十几年,有一天六祖蓦地问:“什么物?恁么来?”南岳毫不思索,脱口而出:“说似一物即不中”──你说“是什么”都不对。你想想,南岳大师若不观心,怎知道六祖在问什么?凭空而来,根本没有来龙去脉嘛!突然的“什么物?恁么来?”──是个什么东西,从哪里来的?你指的什么嘛?因为怀让大师秒秒观心,他知道不是指别处,才立即回答:“不论你说它是个什么,都不对”。

    有太多的地方证明“只有观心,才是参禅最契机、最稳妥的修行法门”,不肯观心,绝难入真正的禅。

    各位应该知道一个最现实的事实,佛法是内明之学,内明者,明心见性。离开自心、自性,向外求玄,向外找道理,显然就是外道。

    马祖的大弟子百丈,那个被捏着鼻子喊救命的小和尚,大彻大悟以后,也升座教导弟子,有百丈上堂句,这是很有名的。大家翻翻《指月录》,能把他那几句印在心里,你就可以说:“我即是佛,自他不二,生佛平等了。”百丈还有一个下堂句,也含蓄甚深悲心。一个真正说法的人,是可以唤醒别人原本的心态的,是可以使人的无师智、自然智当下发露,而展现出生命的光芒的。百丈说法的上堂句是:

    灵光独耀──只有一片光明,没有别的,

    迥脱根尘──六根六尘与我无关。

    体露真常──我的生命的当体就是永恒、就是真实。

    不拘文字──这些文字不足以拘限。

    心性无染──只要我的心、我的本心、自性,不被污染的话,

    本自圆成──本来自己就是圆满、成功的。

    但离妄缘──只要你不黑白(乱)想,

    即如如佛──便跟佛一样。

    这叫“上堂句”。你看说得多么真实,没有废话。

    百丈还有个下堂句更绝,什么是百丈下堂句?他每次讲话完毕以后,等大家都散去时,他突然又招呼,喊道:“各位!”大众闻听回头时,百丈问:“是什么?”

    是什么?”这三个字就叫“下堂句”。为什么问这句话呢?消耗了老和尚半天的精神,每个人接受他的启发,心灵引起共鸣,这个心态多好,只要留意一下,很清醒,没有睡着,但是确实是已经离念了。那个时候的心态已经没有念头,纵然想来个妄想,妄想也起不来了。当他一问“是什么?”你只要自己一观心就知道了,只要保持这个心态,就已尽修行之能事了。语言文字顶多是指月的手指,并不是月亮的本身。

    可惜古人与今人大同小异,当百丈问“是什么”时,大家有的看脚下:“我该没有踩到狗大便吧!”有的看旁边猜想:“可能是谁掉了钱吧!谁捡到是谁的”,都养成向外寻觅的习惯。如果你是习惯于秒秒观心,时时内观,那你就跟怀让大师一样,回答“说似一物即不中”了,你就马上知道应该保任了。

    —— 摘自 耕云先生《安祥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参禅最契机、最稳妥的方法是什么?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eyz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