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学诗,免于正墙面而立。于我而言,诗的“兴发感动”可谓不断地打开这个新世界。那么,还会有什么能遮挡前望的眼?
我想从诗经开端,探究这个诗的国。我喜欢王夫之的《诗广传》,就是王夫之能“广”诗,能让诗敞开地活着。
诗一定是唱出来的,北方的调。粗犷中带着温润细腻。诗经被北方的文化,很正,很雅,严肃。无过无不及。
不像楚辞,是南方的调,是那种充满浪漫的,想象力丰富的,感情奔放的调。偏激,探究,好奇。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这虽是兵家的不易之理,也是中国文化的一种内核。孔孟之正统,配合老庄之奇绝,构成了中国文化的两个核心。
以孔子为代表的鲁的礼乐文化,是中正平和的,肃穆严谨的,求中道。这是中原正统。诗经就承载这个文化。《关雎》里,明明一见倾心,辗转反侧,但就是涵着情,还琴瑟友之,这就是发乎情,止乎礼。南方文化,那肯定是非常直接热情地表达了!
汉赋带有楚风,特别是汉武帝,绝对的性情中人,偏执。
唐诗,就回到诗经的礼乐,而李白走的是道家的路,杜甫走的是儒家的路,那诗的味道,一闻就出来了。
大诗人,都活出了人样,免于正墙面而立。我们这个诗的国,应该有很多的故事,很多的奇妙的东西,等待我们去挖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