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现在,「短信」这个东西,唯一剩下的功能,可能就剩下接收各种服务的验证码了。但实际上,我们从过去的用短信和电话联系的时代,转变到如今用什么都用微信的时代,也才过去几年光景而已。
从前我们用短信聊天,大多是文字,而文字是纯粹的信息传达。过去我用短信发过的最多的一句,大概是「你现在在哪」。文字本身并不表达情感,情感产生于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和故事,以及对方对文字的理解。但一些用字符构成的类图像,也可能传递简单的情感,如「O(∩_∩)O」之类的颜文字(Emoticon)。
而现在,只用文字交流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颜文字共情时代的来临
如果你用在微信里聊天不用 emoji 或者表情包的话,那种感觉就类似裸泳,自己尴尬,对方也同样如此。我们用 emoji 和表情包构建了一个新的媒介。而通过使用这种图像媒介和集体行为,我们可以在虚拟的世界里减少焦虑,寻找到某种身份认同和集体归属感。
在互联网这样的虚拟空间中的交流,也从原有的以信息为基础,转变成了如今的以共情(empathy)为基础。「共情」,也可以说是同理心,是指感受对方的情绪和感觉,并引起自己的某种共鸣。
共情既是人类的本能,也是一种能力;既有被动接收的时候,也有主动沟通的时候。当我们在面对面交流时,就常常会被感染,例如打个哈切对方也会跟着打哈欠,哼歌对方也会跟着哼歌,其中存在一种双向的交流。
但当我们用文字交流时,通常不会感知到这一切,也由此常常引发误会。我们在微信里发语音,发emoji,发各种花式表情包,其实都是在自发地避免发生这种情况。这样的自发行为其实是在尝试建立一种平等、真实的交流空间。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emoji 的发明,表情包的流行,都给线上的交流提供了逐渐向面对面交流靠近的机会。
聊天记录中的表情emoji 是什么,它从哪里来?
😂和🤷♂️是我最常用的 emoji。不知道你最喜欢用哪一个呢?
「emoji」这个词汇是日语「绘文字」的读音,现在所使用的emoji来源于日本,所以欧美也使用了这个词汇。1999年,日本电信运营商 NTT Docomo 在自家的 i-mode 手机上开发了如今 emoji 的雏形,设计师为任职在 NTT Docomo 的栗田穣崇(kurita shigetaka),最初有 176 种由 12×12 像素的表情符号,其中的绝大部分现在都被保留了。
而随着 emoji 在全球的流行,2016年,这一套最初的 emoji 也被 MOMA(纽约现代美术馆)所收藏。
NTTDocomo开发的176种emoji在 NTT Docomo 之后,日本的其他运营商也随之开发了自己的 emoji,而由于各个公司独立开发,互不想通,用户如果收到其他公司用户发来的 emoji 则不会被显示。虽然这几家公司之后互通了系统,暂时解决了这个问题,但不统一的问题一直延续到了全球化、信息化的网络时代。
2006年,谷歌的 gmail 团队开始推进各大公司的表情符号统一化,创建了一个把 emoji 转化为 Unicode 标准的团队,这样就可以解决统一和标准化的问题。Unicode 是计算机领域的一项对世界上的文字系统进行编码和整理的标准,被各国各公司所承认和使用,如果 emoji 被编入 Unicode 的话,的确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之后,谷歌和苹果等公司共同向 Unicode 联盟发起提案,并开始进行「emoji4unicode」这一开源项目,最终在 2009 年,「emoji4unicode」项目中的一大部分被收录到了 Unicode 6.0 当中,582 个 emoji 正式作为文字被编码和标准化。而实际上被全世界的人们所熟知和广泛使用,就要等到 Android4.1 和 iOS 4 的发布了。
直到现在的 Unicode 11,emoji的数量已经增加到了 1212 个,其中也包括了5种肤色的修饰符(EMOJI MODIFIER FITZPATRICK TYPE 1-5)。原有的黄脸的 emoji 👦,加上这些修饰符之后,就会变成 5 个不同的肤色👦🏻👦🏼👦🏽👦🏾👦🏿。其他还有一些跟美国平权运动相关的有趣的变化,比如各个职业都有了男性和女性的符号,原来只有💃(跳舞的女人),之后又添加了🕺(跳舞的男人)。再比如👮🏻♂️👨🔧这样原本只有男性的符号,后又增添了👮♀️👩🔧。
Twitter和Apple的不同肤色的emoji设计如果有什么想用的 emoji 现在还没有的话,也可以去 Unicode 的官网提案的哦。
另外,我们在 QQ、微信、微博里用的表情,和 emoji 其实有一些不同,emoji 经过 Unicode 编码之后在互联网上得到了和文字同等的待遇,凡是支持 Unicode 标准的地方都可以显示出所有的 emoji。而我们在微信中用的 抱头、微笑之类的表情,只是在程序内做了文字(如[无奈][阴险]等)和图像的对应,而无法做到全网的互通。
当然了,这不影响,我们还是用的很开心。
我们生产表情包,同时也被表情包生产
emoji 已经满足不了我们了。
每天都有大量的表情包被生产出来,通过各个管道,在虚拟世界中流通着。我们用表情包没有目的,好玩、戏谑就是它的目的。和 emoji 一样,通过它也可以传递微妙的情绪,和对方共享自己的感觉。在一个群体中使用时,也能使大家的关系更加紧密,构建自我认同和群体归属感。
小伙伴的某一次聊天但当然也有和 emoji 不一样的地方,emoji是服务方制定的规范,设计好的图标,而表情包是网友(很不喜欢这个词,但找不到可以替代的)自发地创作、讨论与行动,通常粗糙而直接,幽默,不追求精美,甚至故意处理成模糊的状态。它也可能是对时事和现实的回应,但也可能是一次对抗现实世界的集体的狂欢。本质上,我们生产表情包,是借由它,在虚拟空间这个特殊的地方,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叛逆
但当这一亚文化,被主流和商业收编的时候,我们的角色就逐渐从生产者和消费者,变为了被生产者和被消费者。
正如斯道雷所言,
我们生产文化,我们同时被文化生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