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论语大讲堂
子罕篇第十四: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子罕篇第十四: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作者: 西源 | 来源:发表于2019-08-23 10:16 被阅读1次

原文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九夷,在《礼记》、《国语》等书里面都是与戎、狄、蛮等并列,通常指野蛮民族居住的落后地区,在商周时期,通常指山东的东夷和淮水流域的淮夷。在当时,孔子所居住的地方,与九夷相比,算是文明发达的地方。可孔子却偏偏想去那闭塞落后的九夷去。于是就有人劝他了,说九夷那个地方闭塞落后,怎么办?孔子说了,有君子去住,又怎么会简陋呢?

        于本章中,我们可以看出两层意思。一是孔子对中原文明发达地区的失望。孔子曾周游列国,意图得到任用,从而可以施展抱负,实现自己心中的复礼礼治理想,可是屡屡碰壁,一直未得到任用,深感大道不行,因此才有此意。这一点,是“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意思是一致的。也就是说,自己不得用,被舍弃,那么就“舍之则藏”吧。二是对自己之高尚品德的自信。九夷地区,闭塞落后,环境简陋,又能怎么样,只要君子去了,就可以以德化民,使陋变泰,使不知礼而变为知礼。甚至我们还可以看出,在孔子心中,有中原不如夷狄之意。中原地区,“礼崩乐坏”,他们并非不知礼,他们是有礼不守,知礼违礼,复礼无望了。反之,九夷地区,闭塞落后,但民风淳朴,以德化之,倒更能施行礼治。这恐怕就是孔子想去九夷的原因吧。

        这章里,“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倒非常精彩,后来被经常引用,特别是唐朝,刘禹锡的《陋室铭》非常有名,里面的君子曰:“何陋之有”,就是引用的孔子的这句话,更多地是强调君子对自身品德的自信。君子重在德行,环境简陋,于君子又有什么关系呢?反过来,君子德馨,纵使陋室,也因有君子而蓬荜生辉,如山之有仙则名,如水之有龙则灵。德馨君子,就是那山上的仙,水中的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子罕篇第十四: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ffzs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