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国际化能力即本地化能力

作者: 特蕾莎在吕宋 | 来源:发表于2019-04-07 18:14 被阅读112次

    国际化这个词从今年年初就不断地萦绕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发生在我身上的三个小故事:

    故事1:

    今年年初,我因为公司里的发展战略问题,跟有着近25年医院管理经验的资深管理人士争论不休。 最后,他跟我说了句:“如果在中国,也许我们是正确的。但是这里是菲律宾, I am the expert here.         ” 这里暂且不讨论他到底expert与否。

    但是这种不同思维的碰撞的,却是让我开始好好地思考“本土化” 的一个引子。

    故事2:

    跟一家拿退休移民签的朋友夫妇讨论孩子未来的教育。 

    我一直执着地强调中文的重要性,我说孩子如果在这里学习,以后的中文即使不落下来,最理想的情况也只能跟马来西亚华人一个水平。这依然跟本土中国人的汉语水平有着明显的差距,我表示接受不了。

    然后我们就如何解决这个语言差距问题,展开了一系列解决的方案的讨论,甚至上升到了要办一个中文语言学校的高度。累cry。

    这位友人就跟我强调,孩子在这边念书,同学都是来自不同的国家, 我们培养的是具备国际视野的孩子。

    这里也先按下不表到底是不是国际化。

    故事3:

    从前不久香港飞往马尼拉的途中,与一个同行的友人继续讨论了这个问题。 

    他给我分享了一则故事:

    他有一个常驻印度的同事,因为觉得自己在印度待了很多年,就觉得自己已经是非常国际化了的。殊不知,被人点评道:“ 你那个不叫国际化,你那叫印度化。” 噗呲,那我娃以后也不能叫国际化,只能叫菲律宾化了。心里一酸,哈哈哈......

    通过这三个小故事的串联,我联想到了跨国企业的全球化扩张。 这一点外资企业做的比较早,也做出了很多成功的案例。

    因为专注于东南亚市场多年,最明显的感受是日韩的企业在东南亚的品牌化做的比中国好。 他们和中国企业有一个巨大的区别,那就是他们的本土市场都很小,稍微做做就到头了,所以他们从开始就非常关注海外市场。但我们国家国内市场巨大,故而到今天,真正搞懂全球市场的企业和人才也并不是很多。

    目前中国母体市场虽然竞争非常激烈,但得益于一致性的核心文化与语言以及稳定的国家局势,是有利于快速复制的。但是走出海外,不说非洲有54个国家,欧洲44个国家。 最近的东南亚,都有9个国家,还出现多民族,多宗教,政治局势动荡等等复杂的情况。当我们讨论外资企业不懂中国市场,水土不服的时候。 反过来,其实我们也不是那么懂海外市场。

    中国的企业走出去,我们都知道,中国人不缺聪明,不缺才智,更不缺勤奋努力。但是, 我们一定一定不能用中式的思维方式或者凭借国内市场成功案例照搬地去开拓开外市场。我们可以朝着全球化和本地化兼顾的方向发展,快速了解本地国情,迅速地调整自己的价值观,不断丰富完善对本地市场的认知理解,以及如何在符合本土节奏的情况下,提升团队及关联人员的执行力。

    让自己具备深度的全球本地化的能力,也是一个合格的出海人士要具备的核心竞争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所谓国际化能力即本地化能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fms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