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35天读书挑战书评
《中国最后的大儒》书评/初学儒学

《中国最后的大儒》书评/初学儒学

作者: 帕米尔的明月 | 来源:发表于2018-06-20 09:54 被阅读143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蕴含着儒家所推崇的仁、信、忠、恕。在中国人从古至今的生活中,儒学潜移默化、生生不息。了解儒学,是对我们内心的探寻。《中国最后的大儒》这本书,为我们打开了儒学的大门,读这本书,对中国儒学可粗粗领略一二。

在本书所述中,儒学是一条清晰不变的主脉,理学、心学、关学,皆是在儒学的主脉上开枝散叶。本书所述的几位大儒,可以说是儒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这几位里程碑式的人物,当然不能与孔孟等而论之。孔孟是儒学之始,本书所述大儒是儒学之盛。

王阳明是里程碑里的里程碑。本书所述谓之“儒家的活水源头”。读阳明心学,仅凭此书远不够。此书勾勒出阳明心学的框架:良知、知行合一、致良知、四句教。如要深入读,深入理解,还要专门读一本王阳明。

有些学者认为,张载是真正的大儒。这本书并不这么说。但张载也是大儒之一。张载创“关学”。张载的“四为句”流传甚广。在我听过的一门课里,关于张载的专题是“横渠四言”,注为“四为句”,这四句话被奉为读书人应该有的精神追求。

王阳明和张载是本书所述大儒之一和之二。书中还记述了关中三李。后关学时代的三位学者,李颙、李柏、李因笃。三李所生时代是明末清初的乱世。读书人在乱世,要么弃笔从戎,要么避世读书。三李之所以被称大儒,因为读书读出了精神来。面对明朝亡,清朝兴,有良知的读书人思考的问题是如何救世济民。在思想中和继承往圣绝学中寻找答案。

三李所述寥寥。内容不及标题丰满。称之为当时代的名儒,可能更符合书中所述。三李秉承张载的学说理念,忠实传承,潜心研究,留下大量著作,如《春秋说》《诗说》《汉诗音韵》《古今韵考》等等。学习,传承,研究。自创甚少。独立学说,本书所述几无。如此,怎可称之为大儒?大儒,难道不应该有光耀千秋万代的思想吗?

一家之粗见,冒犯作者了。

读《中国最后的大儒》还是收获颇丰的。厘清了一条脉络。儒学的历史路径。脑子里留下了比较清晰的一条线和一些枝叶。至于初读时的疑问,张载的伟大之处在哪里,这本书没有给出明晰完整的答案,我还需继续读书寻找。其实,这本书可以说是儒学的简要说明,要真正明白儒学发展,还要分别读读那些繁盛的枝叶。

作为了解中国哲学的基础读物,这本书读起来还是很愉快的,没有艰涩难懂的词汇语句,其中倒有不少逸闻趣事,在读书过程中令你感觉文字也可以是活泼轻松有意思的。

《中国最后的大儒》书评/初学儒学

相关文章

  • 《中国最后的大儒》书评/初学儒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蕴含着儒家所推崇的仁、信、忠、恕。在中国人从古至今的生活中,儒学潜移默化、生生不息。了解儒学,...

  • 论校名与校徽

    儒学自孔子以来,兴兴衰衰,一直传到了现在,北宋时期的张载就是一个大儒,传播儒学,他曾写过一首著名的《西铭》: ...

  • 《鹤唳华亭》与汉元帝刘奭

    鹤唳华亭里的太子崇尚儒学,太子的老师卢尚书就是当代的儒学大儒。 历史上,汉宣帝刘询的儿子刘奭(后来的汉元帝)也是一...

  • 归庄:青山何处埋忠骨

    些许知道儒学发展史的人,应是知道宋明理学和程朱儒学,而明末清初三大儒亦是无人不知,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因着顾炎...

  • “三纲”被骂了几千年,出自儒家思想?孔子:这锅我不背

    提到儒学,褒贬不一,有人认为是中国文明的根基,有人认为是封建等级观念的祸根。 就拿汉代大儒董仲舒提出的三纲五常来说...

  • 勿施于人

    向文宣和习子舆二人是大儒学家,并且都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做是儒学的精华。二人相互仰慕,却未曾谋面。 向文宣嗜...

  • 《中国最后的大儒》读书感悟(二)悟道

    第一章第二节用了很长篇幅写王阳明的成长经历。孩提时的各种传说都是为了烘托王阳明打小就不俗。“神奇的传说”,不足为信...

  • 《中国最后的大儒》读书感悟(三)良知

    良知说是阳明心学的基石。 “永不泯灭”的良知,原本就存于每个人心间。因为人生而有良知,所以良知不泯。良知不泯,知行...

  • 认知清单~荀子:一位被误解了上千年的大儒

    引言 说到先秦儒学,不得不提到一个人——荀子。他不仅是先秦最后一位大儒,还是李斯和韩非两位大牛的老师。这么牛的一个...

  • 中国近代儒学趋势

    中国近代儒学趋势 儒家思想为中国文化之骨干,此义人人知之。盖儒学本由中国文化而孕茁,自有儒学而中国文化亦遂发扬光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最后的大儒》书评/初学儒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gyt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