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p274页
【R•阅读原文片段】
有位朋友曾对我抱怨,他向主管进言,提醒主管改善管理方式,可是对方并不接受。
他问我:“那位仁兄对自己的缺点心知肚明,为什么却死不认错?”
“你觉得你的话就有说服力嘛?”
“我尽力了,果真这样吗?天下哪有这种道理,推销不成,反而要顾客自我检讨,推销员应该想办法改进销售技术,你有没有设身处地的为他着想,有没有多做点准备?试法表达的更令人幸福,你愿意花这么大的功夫吗?”
他反问:“我凭什么要这样?”
“你希望他大幅改变自己,却舍不得花心思精力?”
他觉得投资太大,不值得付出。
感到自己并非自吹自擂,而是根据对他人的了解来诉说自己的意见,有时候甚至会改变初衷。因为在了解别人的过程中,你也产生新的见解。
【I:拆书家讲解引导】
“表达”的“表”只是过程,“达”才是目的。所谓“达”,就是要让自己说的话能够被对方理解。为此,我们就不能自话自说,而得根据他人的了解来诉说自己的意见”。
这个道理并不是什么高新科技,中国古人曰“设身处地”,西方先哲云“换位思考”,台湾新词说“同理心”,柯维的七个习惯是第五个是“知彼解己”……其实都一个意思。
这意思不难明白,难在自己平时想不到,做不到。
知道这样好,就是做不到,就说明这类问题属于技能范畴,而非知识缺乏或不够重视。所以希望你来的锻炼“受众分析”这种技能,从而使你的表达能真正“达”到受众。
具体怎样把这个技能拆为己用呢?先联结自己的经验,然后在三个维度上(分析受众的期望受众的价值观,受众的利益)分别演练和应用。
请先分析一下自己平时在受众分析这一点上做得如何,如果希望改进,那么可以从哪里开始?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表达”的“表”只是过程,“达”才是目的。所谓“达”,就是要让自己说的话能够被对方理解。
这句话如醍醐灌顶。我经常表,忘记了达,或者达是很干瘪直白的。
比如参与远方众筹,我要一段文案来获取他人支持。当时这么写的,6小时6606元,我相信。有你真好,有我不错,有你有我,最好的默契。点击我的头像,为我加油。
当时确实有部分人懂得我在做什么,也有更多人并不明白,不知道点击头像要去朋友圈。也不知道支持是要给我众筹,会问我怎么支持法。
是的,我确实有考虑“达”,却没有更好的做到达。比如附一张图片、链接比较详细而简单的介绍。这样或许能更好考虑到用户
【A2】规划未来应用
【目标】写出走心又煽动且有明确支持方式的获取支持文案
【行动】
我的目标是获取支持,而要让她人支持我,我需要考虑到她人为什么要支持我,支持我有什么好处。同时我必须展现我的价值,我的知恩图报及真诚迫切。
行文简单真诚,内容包含以上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