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车厘子
电影《布鲁克林》海报1
你可能因恨而停止,
但绝对因爱而漂泊
即使人不漂泊
心也将随着你的爱
漂泊
漂泊
漂泊
漂泊
……爱就注定了一生的漂泊
——刘墉
喜欢刘墉,从《爱就注定了一生的漂泊》开始。那时还不懂诗与远方,只看得到田野和苟且,我跟所有人说:我绝不会困死在这里,就算居无定所,我也宁愿在外面漂泊!
从此,那个年少冲动的誓言,一直鼓动着我不安分的心走向远方。
如同电影《布鲁克林》里的Eillis,因为爱尔兰工作前景渺茫,舍下亲人,决绝地来到纽约。她在神父的安排下得到了一份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的工作。开始时,孤军奋战,举步维艰。她上夜校进修,希望像家乡的姐姐一样成为一名会计。她聪明、用功,以优秀的成绩顺利毕业,同时安静沉稳的性子也获得了身边人的赞赏和帮助。
Eillis在一次舞会上认识了意大利裔男孩Tony,俩人进展迅速。在爱情的滋润下,Eillis开始从离乡背井的苦楚中挣脱,生活渐渐有了起色。不料姐姐暴毙,Eillis不得已回乡凭吊,离开美国前,跟Tony秘密登记结婚。
回到爱尔兰的Eillis以全新的形象出现回到爱尔兰的Eillis以全新的形象出现在父老乡亲面前,令众人对她刮目相看。母亲为了留下Eillis,代她接受朋友婚礼的邀请,帮她安排在姐姐的公司工作,同时极力撮合她与当地优质男孩Jim交往。亲人、故友、好男人,故乡的温情和美好,令Eiliis不敢直视Tony从异乡寄来的航空邮件。一边是故乡和旧日重温,一边是他乡与未来展望。正两难之际,以前的老板戳破了Eillis在美国已婚的事实。此举令Eillis愤恨交加,同时也令她意识到,故乡仍是她离开以前那个令她不想容身的故乡,遂毅然决然再次抛下故土,直奔他乡和爱人的怀抱。
你有没有像Eillis一样,曾经以为,远方就是流浪,直到背井离乡的时候,才发现你狠心抛下的是故土,是过去,是怒其不争的愤恨。在他乡,可以切断与过去的一切联系,毫无负担地奋力前行。虽然孤独寂寥,但却是一片宁静祥和的天地。它不评判你的出身,不八卦你的家世,不打听你的七姑八姨。你可以公平地与任何人竞争,不用费力讨好从天而降的老板亲戚,不用妄自菲薄自己没有背景,有多少努力就能得到多少回报。你可以做小职员,当组长,当经理,当总监,当总裁……你撒下的血汗都会在你打拼的天地里得到应证。然后你会发现,这种孤立无援的孤独感,其实可以成为一种极致享受。
如果认真地融入生活,你还可以在这里建立全新的联系。他们跟你一样,都是没有过去的人,都只想奔出一个前程,在一个无人打扰的地方安身立命。共同的憧憬和渴望会将你们牢牢拴在一起,谁也离不开谁。
Tony深情地看着Eillis说:这里会是我们的家可到底,你不是石缝里蹦出来的猴子,总有这样那样的联系将你牵扯回故土,以及你不愿再想起的过去。身在异乡的时候,你切切思念,是情怀,是往昔,是各种剪不断的联系。一身锦衣回归,发现物已不在,人还是那些人。你的回归换来人们羡慕的眼光和比以往高级的待遇。你享受这种待遇,同时又鄙夷这种作风。你蜕变了,他们还在原地。你的出走改变了他们对你的看法,却改变不了他们本身。然后,你终于醒悟,这才是你当初出走的理由——因为你恨。
你开始想念他乡,那里是你的爱应该奔去的地方。你知道爱是可以生根的,是可以让你实现自己的。故乡的牵挂不该成为束缚你的枷锁。你是一棵独立成苗的树,就应该另辟新土,移盆种植,而不是躺在母树的隐蔽下争抢有限的营养。
2
Eillis回到家乡遇到了优质男俄国移民作家谢尔盖·多甫拉多夫的小说《外国女人》的主角卢思雅·塔塔洛维最后觉得,离开俄国来到纽约是一个错误,并决心要回去。小说中的“我”试图说服她放弃这个决定。
“你忘了那里的生活了吗?”“我”说,“充斥着粗暴和谎言。”
她答道:“即便莫斯科的人再粗暴,那也是在俄罗斯呀!”
但最后,她还是留在了美国。
很多身处异地的人,思乡成疾,却拒绝回乡,念其风物又怒其不争。这种纠缠不清的情感也许意味着一种奢侈的自由。尤其跟物非人是的家乡相较起来,你发现异乡给予了你太多。更有趣的是,你可以选择将家乡携带到异地,跟异乡的人们讲述家乡的美好、美食和美人。因为很多的身临其境,不如在话语间听上去那么美好。
幽壹先生在《回不去的故乡》里提到:“故乡只在我童年的记忆里,依然保持着诗意: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它是一份消逝的情怀,塑造了你的现在,却不能赋予你未来。
在远离故乡的年月里,你可能会倍感苦涩。若干年后,日暮途穷,马倦人乏,你需要付出十倍于当年的勇气来抵抗近乡时的情怯。然而“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鲁迅先生一个世纪之前在《故乡》中为逝去的童年和陌生的故乡发出的感伤。此时此刻成为你内心最真实的写照。
当年义无反顾做出的重大决定,在一次返乡的历程中,才令你恍然大悟:我们都只能一路走一路学,学着割舍,学着奋进,学着失去,学着去争取。因为这些才构成了生活的种种现实,这是时间教会我们的东西。
3
Eillis陷入两难我有很多在外打拼的同学,在外漂泊多年后,在回乡与继续留在异地之间经历两难挣扎。有的人回来了,有的人回来后还是返回了他乡,最终选择了漂泊。
由此,我发现一个共同点:凡是回乡后留了下来的,都是单身未婚青年。他们在异乡没有情感牵挂,内心无处寄托。一份高薪高酬的工作远远无法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更何况,薪酬越高,承受的压力就越大。虽然留在家乡也要面临父母亲人的逼婚压力,但家的温暖也可以给人抵御孤独的力量。
而那些在最终回到异乡继续打拼的,或是一心一意准备在他乡落地生根的,毫无疑问都找到了他们的另一半。
同学张某在魔都打工时认识了现在的老公。两人都从事电子商务工作,一个做客服,一个负责维护。五年前,已成夫妻的两人决定双双辞职,投入创业大潮。
双方父母和亲人力劝他们回到其中一个人的家乡创业。反正是电子商务,只要有网就能运作,何必非要在异乡吃尽苦头?
家乡的同学也表示,只要回来就可以给他们提供各种人脉,帮他们打通各方关系,帮衬他们开展业务,还可以经常跟老同学叙叙旧。
这些貌似合理的理由和优厚的待遇无一不让张某动心。在没有任何根基的异乡,连交个朋友都是件很奢侈的事。对于没有背景,没有雄厚财力,没有广阔的人脉关系的人来说,想要在异乡立足,何其艰难,可想而知。
然而两人内心挣扎一阵之后,毅然选择了留在他乡。原因有四:
第一,那些貌似可以提供各种帮助的人并非十分靠谱。有些只是嘴上的热心人,话说的比谁都好听,真正需要他的时候,各种推诿推脱。当然也不排除有些人只是想吹吹牛皮,显摆一下自己,并非诚心帮你。就算真帮到了你,今朝以功臣自居,他日必会对你有所求。而你,甚至不确定对方所求是不是你给得起的。
第二,他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帮助?这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深入思考后,他们发现他们所需的是能赏识他们并对他们进行投资的人,而不是一种单纯的、毫无标的性的旧同学关系或亲属关系。盲目地拉关系会消耗掉他们有限的精力、财力和人力,对他们的事业毫无正面作用。
第三,异乡先进和相对公平的教育资源对养育下一代绝对是一个致命诱惑。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魔都对于他们夫妻二人而言,都不是家乡。无论他们背景多么不同,起点都一样。他们可以不受亲戚朋友的干扰过属于自己的生活,不必担心对方容不容得进当地风俗习惯,不用分出精力去处理婆媳、姑嫂、翁婿等各种头疼脑热的关系。对于亲属而言,他们是独立的,完全自由的。对于双方而言,他们又是互相依存,互为牵挂的。不论是生活还是事业中,两人都能成为对方最好的慰藉和鼓励。这种相对单纯的环境,能将两人牢牢拴在一起抵御各种外力风波,更有利于两人关系走向攻不可破。
同学一席话,如醍醐灌顶。其实,爱所在的地方即是家乡。有爱,人生才可能生根发芽。那些选择回乡的同学,不单是因为选择了家乡,更多的是,他们碰巧在家乡找到了爱。
4
Eillis再次回到她安身立命的纽约“你会想家想得要死,除了忍受,你别无他法。可你会挺过去,反正你死不了。然后,有一天,艳阳高照,闪得人头晕,晕得你都不会立马察觉。然后,你会发现自己在寻思跟过去无关的某些人和事。那个人只属于你。然后,你会发现,这里就是你安身立命的地方。”
离乡途中,如果遇到Eillis,她会跟你讲述这番话,如果你试着跟她搭讪。毕竟,跟一个不认识你七大姑八大姨的人聊天,也不会有什么损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