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记忆
图文 | 王學藝
岁月似一首老歌,唱响着未来也吟咏着故往。
在悄然踏入智能时代的今天,记忆就像分水岭。那些经历过小圈子慢生活,到新生代穿越距离时空,一切都如飞驰的高铁让人来不及品咂沿途风景,每个人都一脸焦虑直扑既定目标。然后,又不敢稍息懈怠,宁愿稀里糊涂也不敢喘息驻足,身不由己被裹挟着向下一个目的地百米冲刺。
纯真年代那些乐趣,于相较缺失油盐酱醋茶的新生代来讲,恣意成长的童年显得弥足珍贵。幼儿园里呵护长大,学校门口接送回家,作业压力应接不暇。七彩岁月里更多是点线间的约束,少了些许本属的赤橙黄绿青蓝紫。
曾见网络不时有人怀念那些年无拘无束的游戏。女孩子踢毽子、扔沙包与跳格子。男孩子打陀螺、推铁圈、捉野兔到掏鸟窝。无一不是对故往岁月深深的眷恋,是对如今除了物质享乐,一段记忆苍白的深深叹息。
哦,对了!
说到那个年代,那么多尽兴盎然的游戏,我们老家还有比这些更有意思的一种,兴许你闻所未闻,玩法相比这些都熟悉的,说拍案叫绝也不为过。
打饵 ,你看到这两个字肯定晕!
其实,连我也晕,我晕的是这个方言俚语的“饵”不知是否这个字?只是据口音和玩法释义。饵是两三寸长一握粗的树干用斧子把两头削尖,再随便找一个一尺多长可以紧抓手里的木板,这个木板称呼板。
玩时候找上一块开阔的空地,在地上用呼板画一个大大的口字型方框,四角方位分别斜拉出一直线,再围着斜线的尽头画上一个大大的圆。总体形状酷似古代的铜钱,只不过四个角起分割出了四个扇形格子,每个格子里写上砸、砍、呼、跨的字。
开始得抽长抽短。随便拾两根干草树枝什么的,掐成长短分明抓手里露个头,一般长的先来,让对方抽定先后。后开始的是要为先开始的服务的,先玩的一手提呼板 ,一手捏饵站立圆圈边,扬手把饵直上高高抛向空中,像国乒选手的那样的动作和眼神,待饵降落到臂膀平行,拿呼板的手迅速轮起胳膊仰身挥起,照着饵狠狠呼打过去!
“啪!”
一声清脆响亮,饵自己都想不到的一个九十度猛拐,旋即改变了垂直自由落体,奔着远处“嗖嗖”冲去。大约窜出有十多米距离,连蹦带跳就骨碌碌落地了。抽短签的就要跑过去拾起来,但要在原地像篮球投篮般,扔回打手旁边地上的方框内为赢,这时候他俩的位置就要置换了。
若扔到圈内的砸字框里,打者拿呼板壁立状砍向饵尖,由于横躺的饵两头尖处腾空,这个动作直接导致饵撂着蹶子蹦起,然后抽手在未落地之前又打出去。扔到砍字里就连续向前砍砸三下,最后一下直呼而出,砍的技术高会蹦出去很远。扔到呼字里不用说就是拿起来直接呼走。跨格内就有意思了,这个要求是打者把两腿叉开,骑在地下饵上,呼板在屁股后伸裤裆下把饵砸起来,在再裤裆间抽回呼板起立打饵。
要是连圈内都扔不进,不用多说捡起来就直接呼了,这个动作没技术含量,可劲儿直打呼的更远,目的是让对方跑腿,再者投入圈内难度更大。这时候技术好的就开始玩花胡里哨了,撂起饵后呼板右手递左手,左手递右手,有身体转上一圈再呼的,有迅速翘起大腿,呼板在腿下递上来回呼的,把饵放脚上,肩膀上,一只手等。这些花式动作能让你看到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打饵一般在冬天农闲时节玩,围观者看得到兴致处,大人小孩争先恐后齐上阵,差不多走到每个村都会见到一摊子人在打饵。
打者兴高采烈龇牙咧嘴,捡者呼哧呼哧浑身发汗,观者齐声喝彩声嘶力竭。
长大了才朦胧悟明白,也许饵就是诱饵,诱惑呼板去打它,顾名思义才把这种游戏叫打饵了吧?至于哪朝哪代谁想的主意无据可查,无人考究了。
那个年代那些开心就能让人乐在其中,纵情投入,不带任何功过名利。玩到执迷处连回家吃饭都忘记了。
放心!大人们也不会去找你,都自然而然的没半点儿担心,尽管野,丢不了。
就是这些走远的闲淡事儿,反而让一代人念念不忘,时不时呵呵提起,陶醉于故往的情怀里。
少年往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