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蛮子
01
那是1994年,我在基层法院担任副院长,分管民事审判工作。
当时,最高法院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开始推进。庭审方式由传统的纠问式向辩论式转变:当事人当庭举证、质证,法官居中裁判,当庭宣判,一步到位。
领会完上级精神,我便组织所在法院传达、学习、安排、布置。一时间,公开审判全面铺开,法官们争先恐后自告奋勇地争做公开庭审的示范。
02
一天,清城法庭老庭长来到我的办公室,说他们有个继承案,涉及到公房居住权。因为同类型纠纷在工矿区频出,工矿区领导很希望法院通过审判形成个判例,同时也顺便普法教育群众。
老庭长表达了想在工矿区公开审理这个案件的想法。
我问:“有把握吗?”
他说:“没问题,一是厂领导支持,二是案件典型,有示范教育意义。”
老庭长工作态度积极,我当然支持。我们当即商议,将时间定在下一周,庭审地点选在矿区电影院,并通知矿区领导组织人员旁听。
为了保证庭审效果,由经验丰富的老庭长亲自担任审判长,并特地挑选了两个精干帅气的大学生组成合议庭。
因为是院里第一个公开示范的庭审,我专门要求全院的民事审判人员到场观摩学习。还安排庭审结束后,由我作庭审点评,给旁听群众以案说法。
对于庭审流程、张贴公告、通知当事人、新闻报道等等一些细节我们也都一一做了安排。
03
下午两点半开庭,两点我就早早地来到电影院舞台后边。因为这次庭审声势造得大,场面非同寻常,唯恐出什么差错,我依次把各个环节检点了一番。
老庭长与合议庭成员也都在后台忙碌地讨论着,预测分析庭审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商讨备选的解决方案。
我看了一眼表:两点十分。离开庭时间仅剩二十分钟了。叮咛似地问了一句:“都准备好了吧?”
“基本准备到位了,就是被告兄弟三个还没到庭。”正在翻案卷的老庭长回答得缺少底气。
“电话赶紧联系一下,争取按时开庭!”我突然心里着急起来。
老庭长马上安排书记员小张再给被告人打电话。
这个当儿,我走到幕布边,掀开一角看了下会场:台下密密麻麻都是旁听的群众,除了前排专门留下的法官观摩席,基本上是座无虚席。
当时正是七月天,礼堂吊顶上的大吊扇高速运转,观众手里的扇子也不断挥舞着,炎热的天气里,兴奋的群众们像期待精彩节目一样,相互攀谈聊天,等待着庭审的开始。嘈杂声一阵高过一阵。
04
“被告三兄弟不愿意来开庭”,书记员小张焦急地给老庭长汇报。
“事前我们做询问笔录时,他们不是还说过愿意公开庭审,有理敢于走遍天下吗?”能看出来,老庭长头上的汗珠密集地往外冒。
我急忙安排老庭长直接与三兄弟通话,告诉他们不到庭就会缺席审理,也可能会承担不利的后果。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老庭长拿着电话一直在与被告沟通。
台下一千多观众翘首以盼,新闻媒体的记者架着摄像机随时准备拍摄,全院来观摩的民事法官见迟迟开不了庭,有好事者也纷纷来到台上询问情况,我这个全场最大的指挥官该如何下得了台!我头上的汗珠也开始大滴大滴地往下滴了。
05
虽然听不到电话那头的三兄弟是什么态度,我还是紧紧盯着老庭长,想从他的表情中看出一线转机。
看着老庭长眉头越来越紧锁,我急得直跺脚。
已经快三点了,通话终于结束,其实只是十几分钟,但我觉得像过了一整天。
老庭长说,被告三兄弟见这么多旁听的同事与熟人,不愿意出庭丢丑。三兄弟表示愿意调解,让继母继续居住在公房里。
被告的态度给我出了个大难题,不同意吧?有违民事审判的原则,也不利于矛盾解决;同意吧?这么多人来观摩旁听庭审,我怎么给大家交待呀?
大家一起把目光对住我,等待我的表态。
眼见远远超过开庭的时间,下面群众早已不安稳,好坏总得拿个主意。我快刀斩乱麻做了个决定:“今天不开庭了,马上通知被告三兄弟签调解协议,防止他们事后反悔。由我上台给大家解释”。
06
偌大的舞台中间摆放着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幕布拉开,我独自走上前去,给大家鞠了个躬,稀稀拉拉响起几个掌声。
本来我是准备了一个讲话稿的,以案说法,进行普法宣传。现在情况有变,我只能即兴讲几句。
“群众朋友们,我们今天本来在这里公开审理一个继承案,但庞大的场面使当事人意见发生了变化,就在刚才,双方当事人已达成调解意见。”
“人民法院为人民。尤其是婚姻家庭纠纷案件,调解有利于家庭和睦,有利于巩固亲情,有利于社会稳定,因此,人民法院支持当事人调解解决。”
“法院推行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就是要有理说在庭上,有证出在庭上,今天没开成庭,我表示遗憾。我们以后还将有更多的公开审判,还将在当事人所在地现场开庭,以案说法,宣传法律。欢迎大家旁听,也欢迎大家监督法院的工作。”
我再次起身,走上前给大家鞠躬,掌声比刚才热烈了许多。也许群众们认为,虽然没看到开庭,但这个副院长态度还很好,给一点鼓励吧。
这次公开审判没有预料中的那样成功顺利,但我并无多大遗憾。因为无论民事审判方式如何改革,它的目的都是定纷止争,只要达到这个目的,那就是成功的审理。
一场没有开始的公开审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