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二、 县令苦恼
在县衙仪门外的空地上,已经临时搭起了几个帐篷,周围布下了岗哨。捕快分成几班,在附近来回巡逻,如临大敌一般。部分衙役仍在县衙内扑灭余火,并且釆取相应措施防止大火再燃。
县太爷金大人顾不上过中秋节了,到了晚上仍秉烛办公。他戴着衙役捡回的烧糊了的七品官帽,捏着一支毛笔,对着一张白纸冥思苦想。
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火灾,方圆百里,尽为灰烬,全县各地都是面目全非,鲜有幸免。现在第一要务是什么?
先贤和圣人的教诲不绝于耳:富贵思淫欲,饥寒起盗心。——穷思乱矣!
第一,要防止灾民因饥饿偷盗、抢劫甚至聚众闹事、造反。要么安抚,要么镇压。
第二,迅速上报严重灾情,争取赈灾钱粮和减免税收。
第三嘛,绝不能减少县衙官员俸禄和顶头上司的车马茶水费,当然包括自己那点折腰的辛劳费,总之,就是急需银子嘛。
可是,指望朝廷那点救济银两,别说没有,就是有,经过雁过拨毛,能到县里还有剩余多少?县里然道不趁机截留?要等多久才能见到呢,远水能解近渴吗?
一句话,还是需要银子!军事、人事、狱事、刑事、讼事、农事、医事、丧事、佛事、渔事、灾事等等,都需要大量的银子。
银子从哪里来?哪个地方官员包括皇上在内,不为此搜肠刮肚,寝食难安,日夜操劳。
土地只有那么大,产出只有那么多,资源又奇缺,哪里挖得出金银来?
难怪那么多朝代的帝王不惜生灵涂炭,拼命争夺疆域,抢略资源。
天意难违(第四章/一一二:县令苦恼)他仰望圆圆的月亮遐想:那么多人盯着它,都想它能掉一些金子下来,砸到自己头上。有很多的皇帝蹬高望远,恨不得造个天梯,爬到月亮上去挖金银财宝。自己也是一样吧。
听说月亮上的吴刚每天砍桂树,砍了又复合,复合了砍。只有在今天中秋节才能砍一枝节掉到地上来。如果谁捡到了做成存钱柜或者米桶,将用之不竭。难怪那么多人都会在中秋节晩上紧紧地盯着月亮,原来是企盼那桂枝能够掉到自己家中。可惜全国地域这么大,能够掉到什么地方?谁能有那么好的运气呢?何况只是个流传下来的美好故事而已。
他异常垂涎和羡慕那些拥有盐矿、煤矿、金矿、银矿等资源的县市。只要围起来派人一挖,财源便滚滚而来,何愁朝廷的税赋和自己的腰包。
他又很轻视那些炒高田地而发财的同僚和上司:一亩地从一两银子炒到一百两,还是只能产出几百斤粮食。何况土地只有那么多,卖完了再卖什么?卖劳力卖住宅、卖儿卖女卖妻卖灵魂?买家又在哪里呢?
金县令紧绉眉头,眼睛左右乱转,精瘦的脸部线条加深,捏着毛笔的手在微微发抖,随之用笔在纸上乱涂,脑子苦思冥想,最后大声地叹了几口次气:难啊,难啊!怎么办呢?
天意难违(第四章/一一二:县令苦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