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到北疆自由行,从喀纳斯湖骑马到禾木,跨过河流,趟过小溪,穿过松林,驰过草原,漫步荒原,翻过山崖,悠闲自在、摇摇晃晃地向传说中美丽的禾木行进。蓝天白云下,蓝色的喀河,清澈的溪流,洁白的羊群,悠闲的骆驼,苍翠的杉林,嫩绿的草场,翱翔的雄鹰,清新的微风,淡黄的灌木,缤纷的野花,宁静的旷野,情不自禁对天喊出的歌声,还有一路的欢笑, 构成了一次终身难忘的完美旅行。
翻过最后一道山梁,走到半山腰的一小片开阔地(当时应该还没有名字,现在叫做观景平台),立马远眺,静静地坐落于河谷地带的禾木村尽收眼底。苍翠的环山、茂盛的桦林、青青的草地、蓝色的小河、精致的小木屋、蜿蜒的乡间小路、阳光下那层如雾的光晕,构成一幅精美绝伦、如诗如画的图景,瞬间让我们惊艳!传说中美丽诗意浪漫的禾木村果然名不虚传。
在哈萨克牧民家住了一晚。男女主人朴实厚道,话都不多,汉语说得不利索。家常饭菜丰富可口,收费也不算贵。蓝色的禾木河波浪翻滚,从我们住的木屋旁流过。河边散布着很多大小不一、被河水冲刷得溜光滚圆的石头,岸边是翠绿的草地,还有一簇簇、一片片相互间杂的杉树和白桦。木质结构的禾木桥就在不远处,显得古朴自然,富有诗意。
![](https://img.haomeiwen.com/i20164874/41745a2203336f2c.jpg)
清晨,金色的阳光从远处的山巅上照过来,牧民的小木屋顶的小烟囱,有袅袅的炊升起。房前屋后的青草地,镀上了一层金黄的光晕。草尖上的露珠,在清冽的晨风中闪闪发亮。一群皮毛干净的黄牛,在村民轻声的驱使下,迈着从容的步子,缓缓地从禾木桥上走过,走向对面翠草丰茂的山坡。远处的白桦林眨着多情的眼睛,宽大的叶子在风中轻轻的摇动,发出絮语般的沙沙声。木屋前的木栅栏上,攀爬着穿着红衣服的小男孩,向我们好奇地张望。有些人家的栅栏里,有几只羊在吃着割回的青草。偶尔有村民牵着两三匹马,从村中的土路上走过。
那时早上游客很少,没有车水马龙,村子显得非常宁静。村里几乎没有大型专业的酒店、客栈和食肆。村民们基本上过着原生态的自给自足的农牧生活。
大约是这个如诗如画、田园牧歌式的村庄给我留下的印象太美好了,今年夏天,游完可可托海,我又忍不住再次来到禾木,意图感重温它那与众不同的美丽、浪漫和静谧。
还没有进入村庄,就已经感觉到,如今的禾木村跟以前已经大不相同。村庄面积目测扩大了一倍以上,新建了很多小木屋。村中的沙泥路变成了水泥路。公共汽车通到了村里,设了几个公交站。村里木屋基本都变成客栈,星罗棋布,一家挨着一家,灯光闪耀,烟雾缭绕。游客穿梭如织,散步遛弯,吃饭喝酒,闲坐谈笑,一派热闹景象。
![](https://img.haomeiwen.com/i20164874/782852f94574d95e.jpg)
辗转找到十几年前住过的人家,本想仍旧住在他们家。但主人告知他们家在禾木新村新建了房子,且已经客满,并热情帮忙联系尚有空房的客栈,又盛邀我们明早到他们家吃早餐。
第二天如约来到他们的新家。果然见到三栋木屋,一栋自用,另两栋出租给别人经营客栈。男主人依然壮实淳朴,笑容憨厚,张开双臂给了我一个热情有力的拥抱,让人能感觉到一种真诚的喜悦和欢迎。
早餐很丰盛,面包、奶酪、蜜糖、番茄酱、茶点,摆满了长方木桌,基本都是女主人自制的,味道非常好。
他们自己种草种芋头,养马,有两栋房子出租。当年还是小不点儿的儿子,如今已经长成一个健壮彪悍的小伙,今年刚参加完高考,准备去深圳上大学。看上去他们过得平静、知足。
心中不知何时形成的策马关塞、驰骋草原的情结一直还在。于是租了主人家的枣红马,经过吊桥,趟过溪流,沿着山腰小路一阵小跑,满足一下自己白马轻裘仗剑走天涯的侠客英雄白日梦。
![](https://img.haomeiwen.com/i20164874/6e53b267a9cbbcb5.jpg)
游客很多,一群群的小红帽、一道道小黄旗,三五成群的背包客,在河边的树丛中晃动。
各家的马匹都纳入村里马队统一管理经营。骑马的人也不少,男男女女,大大小小。一列列马队,在山腰的土路上来回穿梭,腾起细微的烟尘。
禾木河靠村的这边,正在施工改造。河畔翠绿的青草地基本上不见了,正在用无数斗大的鹅卵石和水泥修建一道坚固的堤岸。鹅卵石堤岸上正在架设栈道,铁架子上铺木板。站在河边,看到如此改造曾经野趣横生、美丽天成的河畔,心里非常心疼,非常遗憾!
后来想想,这大概也是无奈之举。这么多游客蜂拥而至,原来那泥质的菁菁草滩哪里经得起这潮水般的人来人往的践踏!不筑石堤、修栈道怕是不行了。
所幸的是,禾木河的水依然是蓝色的。禾木桥还保持着原来的拙朴风姿。吊桥也还在。河两边的山还是绿的,青青草原和白桦林还在。早晨的禾木村还依稀保留着当年的底色。
![](https://img.haomeiwen.com/i20164874/8e930bdfbaf5e412.jpg)
但是,同样的夏天,往日的宁静已经找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浓厚的商业氛围,嘈杂的热闹繁盛,以及烧烤烹饪的烟火味道。新建、加建的小木屋,让村子有一种日益膨胀的感觉。绿草如茵的河滩已经没有了,代之以石头钢筋水泥木板。成群的黄牛已经没有了,出于环保考虑已经不让饲养。闻得到泥土味的村中土路已经没有了。自然的农牧生活图景正在被日益兴旺的旅游经济冲淡。
美丽常常经不起人类不加节制的光顾。
从马背上跳下来,主人家有些腼腆的儿子接过马缰,小声问我:“您是喜欢现在的禾木还是十年前的禾木?”
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十年前的。”
小伙子浅浅地笑了笑,没有说话。那时他还是个儿童,他一定记得自己童年时村庄静美的模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