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真是人在沙发躺,“锅”从天上降啊!
下班回家我刚刚躺沙发上想喘口气就听见门响,CC同学也下课回家了。
一开始说肚子饿问有啥可吃的,我推荐了专门帮她买的苹果和橙子,结果人家说“懒得削不吃了”一句话把我怼得没脾气。
过了一会突然问我要一个家长的微信,说是帮自己好朋友要的,这个好朋友今天和一个男同学在火车上发生了口角龃龉、打算和该男同学的家长微信沟通要个说法。
我一边暗自惊叹现在中学生的胆量,一边说我需要先问问那位家长是否同意我把她的微信号给儿子的同学。同时我建议CC的好朋友是不是考虑先让自己家长去和对方家长沟通比较妥。
本来工作了一天想在做晚饭前休息一下的我就这样莫名其妙的被卷入这不相干的“天外来事”,这个当中间人、传声筒的事本也不是什么大事,真正让我死细胞的是在随后和CC的沟通过程中发生的。
我在听了家长、CC好友、CC三方的口头描述拼凑了这件事的前因后果之后,我决定借此机会和CC分析一下事件中同学双方行为欠妥的地方,以避免CC将来出现类似的情况。
不料CC却教科书式的展现了一个青春期孩子的情绪过山车,也许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比较敏感,父母一说沟通一下他们直接就竖起了身上的刺、呈现防守姿态。面对CC突如其来的情绪我这个做家长的不得不深呼吸控制好我自己,并选择了暂时离场过后再继续的策略。
到了晚餐时间,CC肉眼可见的已经消化掉了情绪,我也换成了用尽量幽默的语言去描述她今天火车上作为目击者无辜受牵连被别人的坏情绪影响、然后她又将情绪带回来把在家里本来高高兴兴准备看小说、并没有现场目击的老母亲也牵连了进去、没头没脑地被泼了一身的情绪垃圾,我们多冤呀?!也许现在当事人已经把这事丢在脑后、该吃吃该喝喝的高兴着呐。
当我把自己和CC一起描绘成此次事件的受害者后,CC打开了话匣子,又将整件事从头到尾的详细描述了一遍,并且声情并茂、喜笑颜开的给我表演,我早已知悉青春期孩子的情绪扭转就是这么快,我心下暗喜:看来我接下来想要传达的东西是可以达成了。
随后的沟通果然非常顺利,想要和CC分享的“如何处理同学间的突发矛盾、怎样的沟通方式才是合适的?如何在相处中交到人品好的同学、如何避免朋友义气而意气用事的失去主观判断?……”全部都传递到了。
结语时给CC 讲解了“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事缓则圆,人缓则安”、 “水深则流缓,人贵则语迟”的意思,还能顺便给小华侨上中文课,也算是意外的收获吧。
经此一事,我觉得自己和CC都update了一点,也算没白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