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我19年前最想看到的书。
那时候,我刚入职场,最缺乏的,就是做事的常识。可是,那个年代,中国虽不至于缺乏书籍,但却绝对缺乏这样能坦陈直白,摊开掌心,教你手把手怎样做事的书。
记得我曾经说过,我喜欢日本人写的管理书和职场书,因为他们不像美国书,多卖观念;也不像中国书,只求速成。他们的书,最大好处是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有极强的可操作性。读他们的书,绝不会让你走火入魔,幻想自己是令狐冲,临场速学几剑,便能独步江湖。世间无此武功,更没有这样的职场技能。
《做事的常识》,就100%符合这个要求。
实际上,找到一本不装逼、只谈干货的书的机会很少,如果找到了,你就不要犹豫,赶快买回来。那根本不是钱不钱的问题,也不是书好不好看,漂不漂亮的问题,而是一旦拿到手,她就能帮着你提高,开始与你一起创造更大的价值了。
《做事的常识》,最让我喜欢的地方,是,作者从不讲大道理,而是给你一条条讲小技巧,每个教你的技巧,都非常实用,而且耐用。如果你照着做,做完之后回顾一下,再看看,你会发现,他在教你小技巧的过程中,润物细无声地融进了很多做事的大道理。
例如,他告诉你,天大的事,从小事做起,而后,他就在文章中细细碎碎地叫你怎样做一个工作清单,教你怎样解决一个迟迟无法开始动手执行的事情。如果你照做了,你不仅会发现,这种方法不仅能帮你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难题,而且还会发现,哦,原来做事的常识,就在这种看似不起眼的事中、小细节中啊。
还比如,他告诉你,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同时做好两件事。唉对了,有人会说,古叔,你不是前几天还写文章说“一次做好一件事吗?”你推荐他,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no,no,no,非也非也非也。我们说的其实是一码事,但表达方式不同,他说的是做一定要做的事,同时还能做什么,我说的是不要贪多,一次做好一件重要的事,不要同时做多项重要的事。实际上,他的说法更科学合理,因此,我更喜欢他的说法。我更更喜欢的是,他的那些看似简单,但其实非常有用的小经验,像晚上睡觉前不要阅读自己喜欢的书,而是读工作上有需要的书,下班路上可以一边思考,一边用手机随手记录想法。这些方法,其实更能强调和培养出我们做好重要事情的能力。
在《做事的常识》中,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俯首可得。再此我就不做抄书先生了,而是多留下一点空间给书,也给你自己。我更衷心的建议是你买回来本书之后,不要急着一口气把所有的东西看完,而是一边翻阅,一边思考,每读完一篇,不防先停一下,闭起眼睛来想想,回忆回忆,看看自己有没有遇到过这类事情,自己遇到这类事情是怎么处理的,而作者又是怎么处理的,你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差异,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差异。这样子看下来,收获一定会被直接一口气读完大很多。
读这样的书,怎样将其中所学应用于工作,我有非常深的心得体会。如果你愿意接受,我非常乐于王婆卖瓜,在这里讲讲我读和用这种类型书的心得。
实际上,在此本书之前,我曾经收集过一套叫做《整理的艺术》的书,共4本,一套。其中第一本是我最喜欢的,里面的写作方式,与这本书非常相似,也就是不讲道理,绝不装逼,每篇小文章,或者每个小节,都讲一个非常实用的技巧,每个技巧独立成篇,可以立即拿来,用在工作中。而且,因为读了他的技巧,我实践的时候,有时候就会萌发出新的想法,或者说,在实践后,会总结出更适合我的技巧。我是怎么做的呢?我就把我的那些技巧,打印成略小于书页的小卡片,夹到书中,如此日积月累,我加入的内容比原书厚了整整一倍。而书中的很多技巧,以及我加入的技巧,随着实践的深入和时间的慢慢推移,全部变成了我不需要查就能运用自如的技能。
如果条件允许,我建议买来你这本《做事的常识》后,也可以学学我,将其长置案头,一页页实践,一篇篇完善,慢慢攒一本自己的“做事常识”,只要能够坚持下去,我相信,很快,你的案头就会诞生一部具有你的风格和特色的做事常识,以及高效做好事情的大全!
适合阅读人群:任何想把事情做好的职场中人
古尔推荐指数:四星
读书是个非常私人的事情,本文只代表我的观点,请谨慎参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