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炅有一首歌叫《栀子花开》,后来还据此拍成了电影。无论是歌曲还是电影中,栀子花代表的是淡淡的青春,纯纯的爱。其中还夹杂着两句英文 so beautiful, so white。第一次听到那“栀子花开呀开,栀子花开呀开”轻描淡写地重复着,我的心被戳伤了。
一直以为栀子花是我的花,是妈妈和姥姥的花,是深藏在我内心的浓浓的乡愁。怎么可以唱得这么轻轻松松?
这让我联想到小时候。我从土里挖出一块晶莹的“宝石”,小心地珍藏着。后来大人告诉我,这只不过是一块玻璃。
记得有一年初夏,刚记事的我跟母亲回姥姥家。当颠簸的长途汽车,停靠在村头。我看到路上走着的大姑娘小媳妇,头发上和衣襟上,别着小白花。我觉得好奇,母亲说那是栀子花,是她最喜欢的花。
等到了姥姥的家,院子里就有一大丛盛开的栀子花!浓郁的香气醉人心脾!我明白了:妈妈之所以喜欢它,还因为它是姥姥的花,是家的记忆!
图片来自网络栀子花的香,是奇妙的。她不像有些花,恶香扑鼻,让人难以靠近。她的香是丝丝缕缕的,飘忽不定的,清清甜甜的,让人甘愿把全身心都交给她去包裹缠绕。我觉得她还有某种致幻作用,能让人暂时抛开周围的其他,只感受到温馨和圣洁。
栀子花的花瓣柔韧厚实,不像玫瑰那样娇嫩易碎。花开时节,及时剪下盛放的花,可以让其他的花开得更多更好。摘下的花儿,即使变黄,最后干枯变成褐色的,都不影响她发散独特的香味儿。而且,鲜的,半干的和干花的香,还有不同的层次。戴在头上,别在衣上,放在铅笔盒里,插在花瓶里,摆在窗台上,夹在书本里…… 无论在哪儿,她都毫无保留的、一视同仁地散发着她的魔力。
那是一种,一旦闻过一辈子也忘不掉的独特香气。
从此,她也成了我最爱的花。
住在城里的父母,曾经在阳台花盆里种过几次栀子花。但每每花越开越小,最后寿终正寝。请教姥姥有什么诀窍,她说从来不用管,有时候,把海蛎子壳哈蜊皮什么的,堆在花根周围,算是施肥吧。后来我们分析,姥姥家在胶东半岛,气候比较湿润,这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后来长大的我,从北半球来到南半球。惊喜地发现,原来这里也有栀子花!满怀希望买回来一盆。也许照顾过度,不久就牺牲了。第二次埋在院子里,还是没养活。有人说,你栽的地方阳光太足。好,第三棵栽在半阴处还是不行,可能是离一棵大树太近。
看资料上说,栀子花不喜欢搬家(盆栽时),还不喜欢和其他植物靠的太近。问过老外邻居,他们的说法是:这种花要么长得很好,要么很差,没有中间状态。这是什么道理?是说这种花 要么灿烂,要么毁灭,不喜欢半死不活苟且偷生吗?
南半球的春天来了,这几天我正琢磨着,是否再养一棵栀子花?哪个位置适合作她的家?如果再养不好,那栀子花就只能永远留在梦里,留在我浓浓的乡愁里了。
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