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莞人民公园位于东莞市莞城区东南角,始建于1912年,开辟初期只有盂山、砵山,因有石如盂故称盂山公园。如今人民公园总面积23公顷,其中山岭面积8公顷,湖泊面积4公顷,平地面积11公顷。园内有钵山、盂山、元宝山、平山和晓湖、莲塘、公共图书馆、博物图书馆等景点,是我国最早的公园之一。
园内游乐设施完备,亭台楼阁相映,树木青翠高大,各类观赏树种达一百多种,红桥绿水,荷塘月色,竹树夹道,到处鸟语花香,尤以“风篁煮茗”等八景最为著名,是一个集生态休闲、康体健身、爱国主义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公园,是游人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主要景点
红棉山庄
据公园工作人员介绍,在抗日战争前,红棉山庄前面有一大块空地,四周是苍老古木,庄内有一座古老石山,突屹古雅,并设有“罗汉床”,游客到此,有清茶解渴。但后来日军侵占东莞,驻兵园内,树木被砍,八景被摧。现在的山庄,是1987年由莞城政府拨款重建的,占地面积4225平方米,建筑面积715平方米。据老莞城人陈伯回忆,当年红棉山庄那古老石山是用英石砌就的,石山下有水池,养有金鱼,围以砖栏,秀丽迷人。
钵盂山
从明代中期开始,明廷在钵盂山上设立了内营,有“哨官一员,募兵四十五名”;明末,东莞防卫移至沿海,钵盂山随之兴起的是书院,钵山堂便是清初东莞著名诗人陈阿平读书和教学的地方。在盂山顶有个革命烈士纪念碑,建于1959年清明节,是为了纪念“东莞人民在历次革命斗争中献出宝贵生命的优秀儿女”而建的。

博物图书馆
东莞博物图书馆是一座民初风格的两层小楼,1928年由东莞明伦堂委员长徐景唐倡议创办,曾藏书两万,居省第六位。由于日军破坏,部分书籍转移到东莞中学。
山阴台
拾级而上,途中可见西边一洞口刻有“绿岩”,东边一洞口刻有“洞天”两字。只见内侧洞穴蜿转、曲径盘旋,洞顶上方天空辽阔。在洞内石台稍坐,别有“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的幻觉。走出岩石洞,有一块形如琴状巨石横卧头顶,上刻“琴门”两字。沿石级而上,过“通幽”就到了山阴台顶。顶上一座飞檐翘角的山阴堂,堂前为瀑布,堂后为花园。横匾“山阴堂”三个大字为著名书画家关山月题写,两侧为张采庵书写的对联:且欲来寻观弈者,不妨看作补天馀。
风篁馆
据公园工作人员介绍,抗日战争胜利后,人们多次提议恢复,2004年春节,莞城政府选址重建风篁馆,即为风篁煮茗,该馆占地面积2亩,景区范围12亩。新建的风篁馆由六组建筑物构成,借鉴了可园的建筑风格,远远看去像清代贵族别墅。沿着青砖铺砌的小路进入风篁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池绿水,因为建在莲塘之上,院内院外,左廊右榭,均可看到池中锦鳞悠然之态。掠过池水,可以看到“水榭”,“水榭”往左是“孖亭”,往右就是“船厅”,从“船厅”过连廊就到了“茶厅”。据公园工作人员介绍,由于建筑时整体要全部开放,当时施工时对设计图纸一改再改,尽量减少馆中的墙壁,完全取材于“亭”,大胆以亭馆结合、亭院结合、亭厅结合、亭台结合。

晓湖
位于公园东侧的晓湖,位于莞城东面,向着初升的太阳,故得此名。湖中有三个小岛,湖中央靠近南面的是湖心岛,岛上建有晴光阁;显长方形的为片石岛,另一个圆形小岛为骊株岛。湖岸边疏落有致修建了四个亭台水榭,书法家罗冠群撰联曰:一湖映月堪娱目,四季如春最赏心。1987年莞城修葺人民公园时,园艺设计人员因地制宜,模仿自然景观,将方形的湖岸改造成了弯曲有致的湖岸,并在环湖岸边,建筑亭台阁榭、绿岛曲桥,并种上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构成了诗情画意的园林美景。
融创公园首府
就是在这样美丽的公园旁边,就是融创公园首府。新中式园林风格跟人民公园交相辉映,微缩东莞城邑八景也是一大看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