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了解了孩子模式学习所需的能力结构,知道模式认知能力是幼儿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孩子理解数学的知识结构,发现数学的奥秘,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为以后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奠定基础,所以模式学习有其重要性与必要性,学前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也可见一斑。
今天继续叭叭孩子认知模式的发展特点,了解了发展特点才能根据自己孩子的年龄特征来进行必要的指导。
1.幼儿的模式认知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升
皮亚杰认为,人生来就具有感知模式的能力,能够抽取周围环境中物体的相似之处,把他们知觉为一个整体。幼儿的模式认知能力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模式认知能力不断提升。3岁之前的幼儿基本没有模式的概念,不能够进行模式识别;3岁左右的幼儿已经具备初步的模式认知能力;而4岁以后随着幼儿数概念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儿童的模式认知能力有了更明显、更快速的发展;6岁以后基本能掌握模式的概念。不过很多3岁左右的幼儿在进行模式活动时更多以自己的主要喜好和自身体验作为判断模式的依据,如向3岁左右的幼儿展示模式序列“苹果桃子—苹果桃子—苹果桃子……”,有些幼儿却完全按照自身的喜好来复制模式,排列成“桃子苹果—桃子苹果—桃子苹果……”,理由是:“我爱吃桃子,所以桃子在前面。”
2.幼儿的模式认知能力发展在年龄上表现出不平衡性
幼儿模式认知能力发展过程并非完全随年龄的增长一步步提升的,而是呈现出两个快速发展期,一是在幼儿4~5岁时模式复制和扩展能力发展迅速;二是5~6岁的幼儿能够认知更多的模式结构,其模式创造和模式应用能力发展较快。
3.对不同类型模式的认知存在一定的顺序性
在幼儿早期模式认知能力发展过程中,对不同类型模式的认知具有明显的顺序性。一般儿童更容易识别重复性模式,如“白天黑夜—白天黑夜—白天黑夜……”、“开门关门—开门关门—开门关门……”等简单的模式序列。幼儿生活中接触较多这类具有重复性特征的模式,且重复性模式只需要简单的思维加工即可,对思维能力要求较低,认知这类模式较容易。对递增模式的认知存在一定困难,往往把递增模式误认为重复模式,因为递增模式对幼儿的概括推理能力要求较高,而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尚处于萌芽阶段,直觉行动思维占据主导地位,难以从本质上把握一组事物的规律性特征并进行进一步的预测和推断,因而难以理解递增模式。
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形象性,容易理解以实物、声音、动作等为表现形式的模式,而对抽象的符号或数字、字母等为表现形式的模式认知起来则比较困难。
4.幼儿模式能力结构的发展表现出顺序性
幼儿模式能力发展的顺序表现为:模式识别→模式复制→模式扩展→模式创造→模式比较与转换→模式描述与交流。是由易到难的过程,幼儿最初能够识别模式的基本单元和单元要素,之后随着幼儿思维的发展和数字分类、推理能力的习得,逐步发展其他模式能力。在幼儿模式能力发展的过程中,把模式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情境中的能力也不断增强。
每天跟着老李一起动一下,做做思维的体操,让脑子更灵活。
网友评论